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隳的意思解释

阝部17画上下结构U+96B3

阝部

17画

15画

上下结构

BDAN

NBOP

YGOU

74338

7149

6736

U+96B3

52131212511342444 横折折折钩/横撇弯钩、竖、横、撇、横、竖、横、竖、横折钩、横、横、撇、捺、竖钩、点、点、点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huī

基本解释

毁坏;崩毁:“~人之城郭。”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毁坏城墙或山头;毁坏。

名城。 汉 · 贾谊《过秦论》一夫作难而七庙隳。

隳堕(毁坏;动摇);隳突(骚扰);隳圮(倾坍;倒塌);隳名(隐姓埋名)

destroy wall or hill; destroy;

2.怠惰。通“惰” 。

隳惰(懈怠);隳慢(怠惰;怠慢)

be lazy;

duò

基本解释

古通“惰”,懒惰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huī

详细解释

毁坏、损毁。

《吕氏春秋 · 慎大览 · 顺说》:“隳人之城郭,刑人之父子也。”《文选 · 贾谊 · 过秦论》:“一夫作难而七庙隳,身死人手,为天下笑者,何也?”

两岸词典解释


huī

详细解释

《书》毁坏;损毁。

一夫作难而七庙隳,身死人手,为天下笑者,何也(《文选‧贾谊‧过秦论》)?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to destroy; to overthrow
  • notschlachten, vernichten
  • détruire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中 部首:阜部 )

廣韻》:許規切 —— 俗隓字。老子《道德經》:故物,或行或隨、或响或吹、或强或嬴、或載或隳。宋玉〈高唐賦〉:長吏隳官。

又,通作墮。禮・月令》:繼長增高,毋有壞墮。【釋文】墮亦作隳。

又,《讀書通》與毀通。荀子・富國篇》:非將隳之也,說不免焉。後漢・袁紹傳》所過毀突,《文選》作隳。

考證

卷目:考證・戌集中 部首:阜部 )

《老子・道德經》或强或嬴

謹照原文嬴改羸。

注解

〔隳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阜部

〔隳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huī、duò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隋、𠇍,五行属

〔隳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huī] ⑴ 毁坏;崩毁:“~人之城郭。” [duò] ⑴ 古通“惰”,懒惰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許規切、徒果切頁碼480頁,第15

隓敗城𨸏曰隓。从𨸏𢀡聲。

鉉注臣鉉等曰:《說文》無𢀡字,蓋二左也。眾力左之,故从二左。今俗作隳,非是。

𡐦

𡐦篆文。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隓,土塊掉落。『𱀋』當即『隓』之初文,从阜、从二土,會土从高處墮落之意。或加邑、田、山等,小篆聲化為『𢀡(左之複體)』聲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八反切許規反頁碼1120頁,第5行,第1

𡐦敗城𨸏曰隓。從𨸏𢀡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今俗作隳。」臣次立按:徐鉉曰:「《說文》無𢀡字。」葢二左也,衆力左之,故從二左。

反切………頁碼1120頁,第6行,第1

篆文隓如此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許規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2930頁,第2許惟賢1274頁,第2

𡐦敗城𨸏曰隓。从𨸏𢀡聲。

段注許書無𢀡字。葢或古有此文。或絫左爲聲。皆未可知。𡐦爲篆文,則隓爲古籒可知也。《山部》隓曰隓聲。《肉部》隋曰隓省聲。皆用此爲聲也。小篆隓作𡐦。隷變作墮。俗作隳。用墮爲𡹔落之義。用隳爲傾壞之義。習非成是。積習難反也。《虞書》曰:萬事墮哉。墮本敗城阜之偁。故其字从𨸏。引申爲凡阤壞之偁。許規切。古音在十七部。

篆文。

段注小篆則从土,隋聲也。先古籒後小篆者,是亦先二後上之例也。曷爲不入𡐦於《土部》而隓爲重文也。其字本从𨸏。以壞𨸏爲義。而壞城次之。故入《𨸏部》而𡐦爲重文也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