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枹的意思解释

木部9画左右结构U+67B9

木部

9画

5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SQNN

DPRU

FRY

47912

U+67B9

123435515 横、竖、撇、点、撇、横折钩、横折、横、竖弯钩

𣑿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bāo

基本解释

落叶乔木,种子可提取淀粉,树皮可制栲胶。亦称“小橡树”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枹树。有的地区叫小橡树 一种落叶乔木,叶子互生,略呈倒卵形,边缘有粗锯齿,花单性,雌雄同株。种子可用来提取淀粉,树皮可以制栲胶。

glandbearing oak; Japanese silkworm oak;

2.另见 fú。

基本解释

同“桴”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(形声。从木,包声。本义:鼓槌) 同本义。

止响腾,余韵徐歇。 宋 · 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
枹端(鼓锤的头);枹鼓(鼓锤和鼓)

drumstick;

2.另见 bāo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鼓槌。

《左传 · 成公二年》:“左并辔,右援枹而鼓,马逸不能止,师从止。”《楚辞 · 屈原 · 九歌 · 东皇太一》:“扬枹兮拊鼓,疏缓节兮安歌。”

bāo

详细解释

参见“枹木”条。

详细解释

(一)之又音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《书》鼓槌。

扬枹兮拊鼓,疏缓节兮安歌(《楚辞‧屈原‧九歌‧东皇太一》)。

bāo

详细解释

植物名。落叶乔木。叶互生,呈倒卵形,边缘有粗锯齿。花单生,果实为椭圆形坚果。木材能制器具,种子可制淀粉,树皮可作染料。也作“小橡子”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drumstick
  • (tambour)​ baguette, olive de la baguette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 )

唐韻》:防無切,音夫。說文》:擊鼓杖也。左傳・成二年》:左執轡,右援枹而鼓,馬逸不能止。管子・大匡篇》:介曹執枹立于軍門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芳無切,音敷。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、《韻會》:房尤切;《正韻》:房鳩切,𡘋音浮 —— 義𡘋同。

又,草名。爾雅・釋草》:楊枹薊。【郭註】音孚。集韻》:敷、浮二音。

又,《韻會》:班交切,音包。爾雅・釋木》:樸枹者。【註】樸屬,叢生爲枹。

又,他結切,音鐵。史記・武帝紀》:枹䍐。【註】金城縣名。

考證

卷目:考證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 )

《左傳・成二年》左執轡。

謹照原文執改幷。

《管子・大匡篇》介曹執枹立于軍門。

謹照原文大匡改小匡。介曹改介冑。

《爾雅・釋草》楊枹薊。《郭註》音孚。

謹照原文郭註改釋文。

又他結切,音鐵。《史記・武帝紀》枹䍐。〔註〕金城縣名。

謹按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韻會,枹字均無他結切之音。史記武帝紀亦無枹䍐之文。惟漢書有之。謹改:又縣名。前漢武帝紀枹䍐。註音鈇。金城之縣也。又按漢書註音鈇,與音敷相近。謹移於敷浮二音之下。

注解

〔枹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

〔枹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bāo、fú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包,五行属

〔枹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木,包声。本义是鼓槌。

〔枹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āo] ⑴ 落叶乔木,种子可提取淀粉,树皮可制栲胶。亦称“小橡树”。 [fú] ⑴ 同“桴”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上反切甫無切頁碼191頁,第29

枹擊鼓杖也。从木包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一反切甫無反頁碼487頁,第1行,第2

枹擊鼓杖也。從木包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上反切甫無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058頁,第1許惟賢466頁,第3

枹𡔷柄也。

段注柄各本作杖。今依《文𨕖》注,玄應書正。《左傳音義》引《字林》亦作柄。《左傳》。右援桴而𡔷。《禮運》、《明堂位》皆云:凷桴土𡔷。玄應云:衞宏詔定古文《官書》。枹桴二字同體。音扶鳩切𡔷椎也。按桴本訓棟。借爲𡔷柄字耳。

從木。包聲。

段注甫無切。按當依《廣韵》縛謀切。三部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