枕
意思解释
枕
zhěn基本解释
①躺着时垫在头下的东西。~头。落( lào )~。~席。
②躺着的时候,把头放在枕头上或器物上。~戈待旦。~藉(纵横相枕而卧)。
③垫着。~木(铁路上承受铁轨的横木)。~腕(写字运笔的一种方法,右手垫在左手上写)。
详细解释
1.形声。从木。本义:枕头。
2.同本义。
枕,卧所荐首也。 辗转伏枕。 险且枕。 三窟已就,君姑高枕为乐矣。
枕上之花(比喻女色);枕箱(可作枕头使用的长方形扁箱。出门旅行时放置零物);枕山(谓垫得很高的枕头);枕中术(藏在枕中的秘术);枕中书(珍秘之书)
pillow;
3.枕骨。
头横骨为枕。
occipital bone;
1.枕着。
曲肱而枕之。 吾枕戈待旦,志枭逆虏。 尸骸枕藉。
枕弓(犹枕戈);枕戈汗马(枕着武器,疾驰战马。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);枕石(枕于石头。多指隐居山林);枕甲(枕着铠甲)
pillow;
2.靠近,临。
会稽东接于海,南近 诸越,北枕大江。
枕江(临江);枕河(临河);枕水(靠近水边);枕流(靠近水流)
be near to;
3.卧,睡 。
枕月(躺在月光下);枕格(卧于床上;指受酷刑)
sleep;
国语辞典解释
枕
zhěn详细解释
名
1.睡卧时头颈部所垫的东西。
《说文解字 · 木部》:“枕,卧所以荐首者。”《诗经 · 陈风 · 泽陂》:“寤寐无为,辗转伏枕。”《资治通鉴 · 卷二七〇 · 后梁纪五 · 均王贞明五年》:“镠自少在军中,夜未尝寐,倦极则就圆木小枕。”
凉枕。
2.鱼头中似丁形的骨头。
《尔雅 · 释鱼》:“鱼枕谓之丁。”晋 · 郭璞 · 注:“枕,在鱼头骨中,形似篆书丁字,可作印。”
形
◎垫在底下的。
枕木。
枕
zhèn详细解释
动
1.用枕头或其他东西垫头。
《论语 · 述而》:“曲肱而枕之。”
枕戈待旦。
2.依傍、邻靠。
《汉书 · 卷六四 · 严助传》:“南近诸越,北枕大江。”《新唐书 · 卷三七 · 地理志一》:“京城前直子午谷,后枕龙首山。”
两岸词典解释
外语翻译
- pillow
- Kissen (S), Zhen (Eig, Fam)
- oreiller, reposer la tête sur qch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章荏切,斟上聲。《說文》:臥薦首者。《釋名》:枕,檢也。所以檢項也。《詩・唐風》:角枕粲兮。《禮・內則》:斂枕簟。
又,《唐韻》:之賃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職任切 —— 義同。
义又,車後橫木也。《小爾雅》:軫謂之枕。
义又,魚腦中骨曰枕。《爾雅・釋蟲》:魚枕謂之丁。
义又,姓。《姓苑》:出下邳。
又,《廣韻》:直深切;《集韻》:持林切,𡘋音沈 —— 繫牛杙也。
义又,木名。《釋名》:烏梓,一名枕,一名豫。又,《本草綱目》:枕木卽釣樟。
又,叶知險切,音展。《詩・陳風》:有美一人,碩大且儼;寤寐無爲,輾轉伏枕。
注解
〔枕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枕〕字拼音是zhě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冘,五行属木。
〔枕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木。本义是枕头。
〔枕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ěn] ⑴ 躺着时垫在头下的东西⑵ 躺着的时候,把头放在枕头上或器物上⑶ 垫着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章衽切頁碼第188頁,第22字續丁孫
枕
異體𣏝
臥所薦首者。从木冘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之祍反頁碼第475頁,第2行,第1字述
臥所薦首者。從木冘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章衽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1030頁,第1字許惟賢第454頁,第1字
臥所㠯薦首者。
段注㠯字今補。警枕曰熲。見《少儀》。
從木。冘聲。
段注章衽切。八部。
白话解释
枕,睡觉时作头垫的木头。字形采用“木”作边旁,“冘”是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,從木、從臼,冘聲。從木,表示類別,其材質與木有關;「」為「冘」之倒形,其下有「臼」,表示人頭依靠之處中間低、兩端高的樣子。篆文則省「臼」,並將倒形的「
」轉正,成為從木、冘聲的結構。「冘」之篆文作「
」,正像人肩挑擔子的樣子,本義是擔荷,引申而有依靠的意思,於此作為示義的聲符,表示音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