䵑
黍部15画左右结构U+4D51
意思解释
基本释义
䵑
◎同“䵒”。
外语翻译
- (same as 䵒 U+4D52) glue, a kind of cement made of hemp, lime and oil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尼質切,音䁥。《玉篇》:黏也。《爾雅・釋言》:䵑,膠也。【註】膠,黏䵑。
又,《集韻》:而振切,音刃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䵑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下,康熙部首是黍部。
〔䵑〕字拼音是n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黍、刃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尼質切頁碼第232頁,第6字續丁孫
䵒
黏也。从黍日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不義不䵒。」
䵑
䵒或从刃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今《左傳》作暱。昵或暱字,日近也。按:許所據《左傳》作䵒為長。䵒與暱音義皆相近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三反切而吉反頁碼第594頁,第6行,第3字述
黏也。從黍日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不義不䵒。」
鍇注臣鍇曰:「當言續少兩字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594頁,第7行,第1字述
䵒或從刃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尼質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1317頁,第6字許惟賢第576頁,第5字
黏也。从黍。日聲。
段注尼質切。十二部。
《春秋傳》曰:不義不䵒。
段注隱元年《左傳》文。今《左傳》作暱。昵或暱字,日近也。《攷工記・弓人》。凡昵之類不能方。故書昵或作樴。杜子春云:樴讀爲不義不昵之昵。或爲䵑。䵑,黏也。按許所據《左傳》作䵒爲長。䵒與暱音義皆相近。
䵒或从刄。
段注刄聲也。據杜子春說。《攷工記・弓人》昵或爲䵑。《方言》曰:䵑,黏也。齊魯靑徐自關而東或曰䵑。或曰𪏮。𪏮,黏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