夕
意思解释
夕
xī基本解释
①日落的时候。~阳。~照。朝(zhāo ㄓㄠ)~相处(chǔ ㄔㄨˇ)。
②泛指晚上。前~。除~。一~谈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指事。从月半见。本义:黄昏,傍晚。
2.同本义。
夕,莫也。 日之夕矣。 日东则景夕多风。 初昏为夕。 夕市,夕时而市,贩夫贩妇为主。 瘦影写微月,疏枝横夕烟。 朝晖夕阴,气象万千。
夕晖(夕阳的余晖);朝发夕至;夕霭(黄昏的云气);夕市(傍晚进行的集市贸易)
sunset; dusk;
3.夜。
今夕何夕。 以永今夕。 朝而不夕。 以朝夕燕出入。 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若厉无咎。 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
朝乾夕惕(形容终日勤奋工作,戒勉不已);终夕不寝;通夕不寐;终夕;风雨之夕;住宿一夕;除夕(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);前夕。
evening; night;
4.指一年的最后一季或一个月的下旬。
晡时至黄昏为日之夕;下旬为月之夕;自九月尽至十二月为岁之夕。 月夕卜宅。
last period;
5.通“汐”。晚潮。
官赋轨符,乘四时之朝夕。
nighttide; erening tide;
动词
◎傍晚朝见君主古者旦见曰朝,暮见曰夕。——柳宗元《朝日说》百官承事,朝而不夕。——《左传·成公十二年》
have an audience with an emperor in the evening;
国语辞典解释
夕
xì详细解释
名
1.傍晚、日落时分。
《周礼 · 天官 · 宫正》:“为之版以待,夕击柝而比之。”
朝不保夕。
2.泛指夜晚。
唐 · 杜甫《赠卫八处士》诗:“今夕复何夕,共此灯烛光。”清 · 洪升《长生殿 · 第二出》:“此夕欢娱,风清月朗,笑他梦雨暗高唐。”
终夕不寐、一夕长谈。
3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外语翻译
- evening, night, dusk; slanted
- Abend (S), Sonnenuntergang (S), Vorabend (S), Xi (Eig, Fam), Radikal Nr. 36 = Abend, Sonnenuntergang (S), Abenddämmerung (S)
- coucher du Soleil, soir, nuit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祥易切,音席 —— 晨之對,暮也。《尚書大傳》:歲之夕、月之夕、日之夕,謂𦠼爲歲夕、晦爲月夕、日入爲日夕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以永今夕。
义又,朝見曰朝,夕見曰夕。〈晉語〉:平公射鷃不死,使豎襄搏之,失;公怒,將殺之。叔向聞之夕。【註】夕見于朝以諫也。
义又,七夕。《齊諧記》:桂陽武丁有仙道,謂弟曰:七月七夕,織女當渡河暫詣牽牛。《荆楚歲時記》:七夕,婦女結綵樓,陳瓜果庭中,穿七孔針以乞巧。柳宗元有〈乞巧文〉。
义又,官名。夕郎,漢制,給事黃門之職。
义又,地名。《左傳・莊十九年》:楚子卒,鬻拳葬諸夕室。
义又,山名。《山海經》:渾夕之山。又,曹夕之山。
义又,姓。望出巴郡。見《統譜》。
义又,斜也。《呂覽》:正坐于夕室,謂室斜而正其坐也。又,與昔通。《莊子・天運篇》:通昔不寐。
又,叶在爵切,音皭 —— 猶宿也。《詩・齊風》:齊子發夕。陸德明疏:發朝也,叶上鞹薄。
义《說文》:从月半見。【徐曰】月字之半,月初生則暮見西方,故半月爲夕。
注解
〔夕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下,康熙部首是夕部。
〔夕〕字拼音是xī,独体字,五行属金。
〔夕〕字造字法是指事。从月半见。本义是黄昏,傍晚。
〔夕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ī] ⑴ 日落的时候⑵ 泛指晚上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祥易切頁碼第222頁,第11字續丁孫
夕
莫也。从月半見。凡夕之屬皆从夕。
附注孫海波《甲骨文錄考釋》:「卜辭月夕同文,惟以文義別之,蓋月夕二字之誼同取於月初見,故易混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三反切辭易反頁碼第569頁,第3行,第1字述
暮也。從月半見。凡夕之屬,皆從夕。
鍇注臣鍇曰:「月字之半也。月初生,則暮見西方,故半月爲夕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祥易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258頁,第1字許惟賢第552頁,第1字
𦱤也。
段注𦱤者,日且冥也。日且冥而月且生矣。故字从月半見。旦者,日全見地上。𦱤者,日在茻中。夕者,月半見。皆會意象形也。
从月半見。
段注祥易切。古音在五部。
凡夕之屬皆从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