䏖
月部8画左右结构U+43D6
外语翻译
- a wound; a bruise; a sore, scar, muscles of the back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羊晉切;《集韻》:羊進切,𡘋音胤。《說文》:瘢也。一曰遽也。《五音集韻》:脊肉。
又,《廣韻》:直引切;《集韻》:丈忍切,𡘋音紖。《廣韻》:杖痕腫處。
注解
〔䏖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肉部。
〔䏖〕字拼音是zhè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⺼、引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羊晉切頁碼第131頁,第22字續丁孫
䏖
異體𦙢
瘢也。从𠕎引聲。一曰遽也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異印反頁碼第339頁,第7行,第2字述
瘢也。從肉引聲。一曰遽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羊晉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685頁,第6字許惟賢第306頁,第1字
瘢也。
段注《𤕫部》瘢,痍也。痍,傷也。
从肉。引聲。
段注羊晉切。十二部。
一曰遽也。
段注別一義。按篇,韵皆云:䏖,脊肉。是爲胂𦟘字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