稴
禾部15画左右结构U+7A34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力兼切;《集韻》:勒兼切,𡘋音濂。《說文》:稻不黏者。
义一曰靑稻白米。
义又,稴䆎,禾不實貌。
又,《廣韻》:戸兼切,音嫌。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胡讒切,音咸。又,《集韻》:堅嫌切,音兼。又,《廣韻》:力忝切;《集韻》:盧忝切,𡘋音溓。又,《廣韻》:力店切;《集韻》:歷店切,𡘋音㝺 —— 義𡘋同。
注解
〔稴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禾部。
〔稴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xián、jiān、li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禾、兼。
〔稴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ián] ⑴ 不黏的稻,即籼稻。㈡ [jiān] ⑴ 青稻白米。㈢ [liàn] ⑴ 禾不实的样子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力兼切頁碼第228頁,第28字續丁孫
稴
稻不黏者。从禾𥡝聲。讀若風廉之廉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三反切賢兼反頁碼第584頁,第4行,第1字述
稻不黏者也。從禾兼聲。讀若風廉。
鍇注臣鍇曰:「即今稻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胡兼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1289頁,第1字許惟賢第564頁,第3字
稻不黏者。
段注凡穀皆有黏者有不黏者。秫則稷之黏者也。穄則黍之不黏者也。稻有不黏者,則稴是也。今俗通謂不黏者爲秈米。《集韵》、《類篇》皆云:《方言》江南呼稉爲秈。亦作籼,作粞。按《說文》、《玉篇》皆有稴無秈。葢秈卽稴字音變而字異耳。《廣雅》曰:秈,稉也。渾言不別也。
从禾。兼聲。讀若風廉之廉。
段注風廉之廉,疑當同《食部》作風溓。溓力兼切。亦胡兼切。七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