楄
意思解释
国语辞典解释
楄
pián详细解释
名
1.方木。
《说文解字 · 木部》:“楄,楄部,方木也。”《左传 · 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唯是楄柎所以藉干者。”唐 · 孔颖达 · 正义:“木以藉胁,明是棺中答床也。”
2.扁额。
清 · 姚鼐《快雨堂记》:“一日,得尚书书‘快雨堂’旧楄,甚喜。”
3.一种古书上的树木。
《广韵 · 平声 · 先韵》:“楄,木名。”《山海经 · 中山经》:“堵山,神天愚居之,是多怪风雨。其上有木焉,名曰:‘天楄’。”
外语翻译
- block
- panneau horizontal portant une inscription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房連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蒲眠切,𡘋音楩。《說文》:楄部,方木也。《春秋傳》作楄柎。杜預曰:棺中苓牀也。《左傳・昭二十五年》:楄柎所以藉幹。
义又,何晏〈景福殿賦〉:爰有禁楄,勒分翼張。【李善註】禁楄,短桷也。
又,《集韻》:𤰞眠切,音邊 —— 木名。《山海經》:堵山有木焉,名曰天楄,方莖而葵狀,服者不㖶。
注解
〔楄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楄〕字拼音是piā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扁。
〔楄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piān] ⑴ 短的方椽子。⑵ 扁额:“柳细风清,嗤武臣之署~。”⑶ 木屐的底板:“旧为屐者,齿皆达~上。”⑷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部田切頁碼第193頁,第21字續丁孫
楄
楄部,方木也。从木扁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楄部薦榦。」
附注沈濤古本考:「《左傳昭二十五年》正義引云:『楄,方木也。』是古本無『楄部』二字,今本乃涉傳文而誤。」徐灝注箋:「『楄』當是泛言方木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屏堅反頁碼第496頁,第2行,第2字述
楄部,方木也。從木扁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楄部薦榦。」
鍇注臣鍇按:《春秋左傳》作「楄,柎。」是也。
鍇注又按:《周禮・考工記》謂車葢上斗爲部爲方之名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部田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1075頁,第4字許惟賢第473頁,第7字
楄部,
段注逗。
方木也。
段注部字衍。當刪。《左傳正義》引《說文》楄,方木也。可證。方木泛言。非專謂棺中笭牀。故不與棺槨等篆爲伍也。何平叔《景福殿賦》曰:爰有禁楄。肋分翼張。亦方木之一耑也。
從木。扁聲。
段注部田切。十二部。
《春秋傳》曰:楄部薦榦。
段注《左傳》昭廿五年文。今作楄柎藉榦。杜云:楄柎,棺中笭牀也。榦,骸骨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