憎
忄部15画左右结构U+618E
意思解释
憎
zēng基本解释
◎恨,厌恶,嫌。~恨。~恶。爱~。面目可~。
详细解释
动词
◎(形声。从心,曾声。本义:憎恨厌恶) 同本义。
憎,恶也。 憎而知其善。 盗憎主人。 秦甚憎 齐。
憎人(可憎恶的人);憎妒(憎恨妒忌);憎命(憎恶命运);憎毒(憎恨痛恨);憎恨(厌恶怨恨);憎毁(憎恶诋毁);憎爱(憎恨与喜爱);憎怜(憎爱);憎丑(憎恶。憎恨厌恶);憎愤(犹愤恨)
hate; detest; abhor;
外语翻译
- hate, detest, abhor; hatred
- hassen (V)
- haïr, détest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作滕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咨騰切;《正韻》:咨登切,𡘋音增。《說文》:惡也。从心,曾聲。《詩・小雅》:伊誰云憎。
注解
〔憎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上,康熙部首是心部。
〔憎〕字拼音是zē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忄、曾,五行属金。
〔憎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心,曾声。本义是憎恨厌恶。
〔憎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ēng] ⑴ 恨,厌恶,嫌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作滕切頁碼第355頁,第18字續丁孫
憎
惡也。从心曾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反切走稜反頁碼第862頁,第5行,第3字述
惡也。從心曾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作滕切古音第六部頁碼第2044頁,第2字許惟賢第893頁,第15字
惡也。从心。曾聲。
段注作滕切。六部。
白话解释
憎,恨恶。字形采用“心”作边旁,采用“曾”作声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