梗
意思解释
梗
gěng基本解释
①植物的枝或茎。菜~子。
②直,挺立。~着脖子。
③正直,直爽。~直。
④阻塞,妨碍。~塞( sè )。~阻。心肌~死。
⑤大略。~概。
⑥有刺的草木。~榆(刺榆)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木,更声。本义:一种树。
2.刺榆(Hemiptelea davidii)的古名。
梗,山枌榆。荚可为芜荑也。
David hemiptelea;
3.有刺的草木。
凡草木刺人,自关而东,或谓之梗。 梗木为之靡拉。
梗林(多刺的林丛);梗莽(荆棘草莽);梗刺(草木茎上有刺针)
spiny plant;
4.草本植物的枝茎。
桃梗土偶。 今求柴胡桔梗于沮泽。
菠菜梗;梗子(植物的枝或茎);荷梗;芹菜梗。
stalk;
动词
1.阻塞;阻碍。
元恶未黜,天邑犹梗。 是时道路梗涩,人怀危惧,承每遇艰险,处之夷然。
梗涩(阻塞难通);梗化(阻塞教化;妨碍管教);梗滞(阻塞);梗拒(阻拦拒绝);梗沮(阻扰;干扰);梗碍(阻塞)
obstruct; hinder;
2.假借为“抗”。抵御;抗拒。
梗命(抗命);梗寇(作梗御寇);梗骜(亦指桀骜不驯的人)
resist;
3.挺直 。
凤姐听了,把头一梗。
梗着脖子。
stiffen; straighten;
4.通“鲠”。食留咽中。
谁生厉阶,至今为梗。
choke with food;
形容词
1.耿直,刚正。
子文都,性梗直,仕 周,为右侍上士。
梗梗(正直坚定的样子);梗令之人(梗直的人);梗野(率直粗鲁)
upright;
2.强硬;凶猛。
梗,猛也。 锄其强梗。
梗化(强硬);梗悍(强横);梗强(强横凶暴)
strong; violent;
3.大略。
略举其梗概。 概,略也。
梗概;梗迹(隐约细微的行迹)
broad;
越南字释义
梗
◎读音chành, 扩张。
国语辞典解释
梗
gěng详细解释
名
1.植物的枝茎。
《战国策 · 齐策三》:“吾西岸之土也,土则复西岸耳,今子东国之桃梗也。”唐 · 杜甫《舟中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审》诗:“鸣螀随泛梗,别燕起秋菰。”
花梗、菜梗。
2.大概。
《文选 · 张衡 · 东京赋》:“故粗为宾言其梗概如此。”
梗概。
动
1.阻塞。
《北史 · 卷六七 · 令狐整传》:“先是州县生梗,长吏多不得之官,寄政于总管府。”《聊斋志异 · 卷一一 · 陈云栖》:“音耗遂梗,久不如黄省问。”
从中作梗。
2.向上挺直。
《红楼梦 · 第二三回》:“凤姐听了,把头一梗。”
形
◎刚正直爽。
梗直、风骨梗正。
两岸词典解释
梗
gěng详细解释
1.草本植物的枝茎。陆⃝也作“梗儿”。
花梗、高粱梗、空心菜梗。
2.挺直。
梗著脖子。
3.阻碍;妨碍。
横梗、从中作梗。
4.大略。
梗概、梗略。
5.直爽。
梗直。
6.台⃝有趣的题材或桥段。
老梗。
外语翻译
- stem of flower, branch of plant
- eindämmen, Stängel (S)
- ronces, obstacle, opiniâtr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、《正韻》𡘋古杏切,音鯁。《說文》:山枌榆,有朿,莢可爲蕪荑者。
义又,病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至今爲梗。
义又,禦災曰梗。《周禮・天官》:女祝以時招梗,禬禳以除時疾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梗,正直也。
义又,揚子《方言》:梗,略也;梗槩,大略也。
义又,草木刺人爲梗。張衡〈西京賦〉:梗木爲之靡拉。
义又,枝梗。《戰國策》:桃梗土偶。
义又,土梗,非眞物也。《莊子・田子方》:吾所學者,直土梗耳。
义又,猛也。《方言》:韓趙之閒曰梗。《淮南子・原道》:鋤其强梗。
考證
《周禮・天官》女祝以時招梗,禬禳以除時疾。
謹照原文時疾改疾殃。
注解
〔梗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梗〕字拼音是gě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更,五行属木。
〔梗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木,更声。本义是一种树。
〔梗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gěng] ⑴ 植物的枝或茎⑵ 直,挺立⑶ 正直,直爽⑷ 阻塞,妨碍⑸ 大略⑹ 有刺的草木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古杏切頁碼第183頁,第32字續丁孫
𣖀
異體梗
山枌榆。有朿,莢可爲蕪夷者。从木㪅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根杏反頁碼第456頁,第2行,第1字述
山枌榆,有朿,莢可爲蕪荑也。從木更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朿音刺,蕪荑即榆莢所爲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古杏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987頁,第2字許惟賢第435頁,第8字
山枌榆,有朿。
段注山枌榆,又枌榆之一穜也。有朿。故名梗榆。卽《齊民要術》所謂刺榆者也。《方言》。凡草木刺人,自關而東或謂之梗。郭注。今云梗榆是也。
莢可爲蕪荑也。
段注荑當作夷。《爾雅》、《急就篇》皆不從艸。《釋木》。無姑,其實夷。郭云:無姑,姑榆也。生山中。莢圓而厚(莢各本作葉,《急就篇》注引不誤)。剝取皮。合漬之。其味辛香。所謂蕪夷。按《齊民要術》分姑榆,刺榆,山榆爲三。云刺榆木甚堅肕。山榆可以爲蕪夷。依許說則刺榆山榆一物也。賈氏言種植皆得諸目驗。豈許有未諦與。姑榆卽《周禮》之橭。杜子春作枯榆。鄭注《周易・大過》曰:枯音姑。謂無姑,山榆。《廣雅》。山榆,母估也。是則山枌榆卽《爾雅》無姑之證。
從木。㪅聲。
段注古杏切。古音在十部。按梗引伸爲凡柯莖骾刺之偁。
白话解释
梗,山榆树。有刺,榆树长的荚果可作芜夷。字形采用“木”作边旁,“更”是声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