瘜
疒部15画半包围结构U+761C
外语翻译
- a polypus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相卽切;《集韻》:悉卽切,𡘋音息。《說文》:寄肉。《廣韻》:惡肉。方書:鼻肬曰瘜肉,亦謂之瘜菌;鼻通息,故从息。《聖濟總錄》:咽生瘜肉,先刺破令血出,用鹽豉和搗塗之,效。
注解
〔瘜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疒部。
〔瘜〕字拼音是xī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疒、息。
〔瘜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ī] ⑴ 〔~肉〕古同“息肉”,因黏膜发育异常而形成的像肉质的突起物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相卽切頁碼第246頁,第35字續丁孫
瘜
寄肉也。从𤕫息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四反切悉翼反頁碼第632頁,第3行,第2字述
寄肉也。從疒息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息者,身外生之也。故古謂賖賃生舉錢爲息錢;旋生土爲息壌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相卽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398頁,第1字許惟賢第612頁,第6字
寄肉也。
段注《肉部》腥下曰:星見食豕。令肉中生小息肉也。息肉卽瘜肉。《廣韵》曰:惡肉。
从𤕫。息聲。
段注相卽切。一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