鶯
国语辞典解释
鶯莺
yīng详细解释
名
◎鸟纲雀形目的通称。体型较麻雀为小,羽色多为褐色或暗绿色,嘴短而尖,叫声清脆。主食昆虫,是农、林业的益鸟。我国种类甚多,分布亦广。
形
◎鸟羽光华有文采的样子。
《诗经 · 小雅 · 桑扈》:“交交桑扈,有莺其羽。”
外语翻译
- oriole, green finch; Sylvia species (various)
- Grasmücke (S, Bio), Rohrsänger (Cettia cantans) (S, Bio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烏莖切;《集韻》:於莖切;《韻會》:幺莖切,𡘋音罌。《說文》:鶯,鳥也,卽黃鸝。一名倉庚,一名商倉,一名鵹黃,一名鸝鶹,一名鸝鶬,一名楚雀,一名黃袍,一名搏黍,一名黃鳥,一名金衣公子。魏文帝、王粲𡘋有〈鶯賦〉。
义又,鳥羽文。《詩・小雅》:交交桑扈,有鶯其羽。【毛傳】鶯然有文章也。
义俗作鸎,非。
注解
〔鶯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中,康熙部首是鳥部。
〔鶯〕字拼音是yī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𤇾、鳥。
〔鶯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īng] ⑴ 见“莺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烏莖切頁碼第120頁,第11字續丁孫
鶯
鳥也。从鳥,營省聲。《詩》曰:「有鶯其羽。」
附注桂馥義證:「『鳥也』者,疑有闕誤。鶯非鳥名,《廣韻》鶯,鳥羽文也。」按:段玉裁注改「鳥也」為「鳥有文章皃」,並改「榮省聲」為「熒省聲」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七反切恩行反頁碼第314頁,第2行,第3字述
鳥也。從鳥,榮省聲。《詩》曰:「有鶯其羽。」
鍇注臣鍇又按:《詩・傳》:鳥羽文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鳥莖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618頁,第2字許惟賢第275頁,第6字
鳥有文章皃。
段注各本作鳥也。必淺人所改。今正。《毛詩》曰:交交《桑扈》。有鶯其羽。有鶯其領。傳曰:鶯鶯然有文章皃。皃舊作也。非。鶯鶯猶熒熒也。皃其光彩不定。故从熒省。會意兼形聲。自淺人謂鶯卽鸎字。改《說文》爲鳥也。而與下引詩不貫。於形聲會意亦不合。不可以不辨也。
从鳥。熒省聲。
段注熒各本作榮。今正。《說文》熒省聲之字共十有九。無榮省聲之字。烏莖切。十一部。
詩曰:有鶯其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