祊
意思解释
祊
bēng基本解释
①古代在宗庙门内举行的祭祀:“设祭于堂,为~乎外。”
②古代在宗庙门内设祭的地方:“祝祭于~。”
③中国春秋邑名,今山东省费县东南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古代称宗庙之门。亦指庙门内设祭之处。
为祊乎外。 祊之于东方失之矣。 祝祭于祊。
sacrificial place in temple;
2.指正祭毕后于次日举行的绎祭。
设祭于堂,为祊乎外。
next memorial ceremony;
3.古邑名。春秋郑国祭祀泰山时的汤沐之邑。在山东省费县东南。
郑伯使 宛来归 祊。
Beng town;
4.河名 ,在山东省。
Beng Rive;
国语辞典解释
祊
bēng详细解释
名
1.门内旁边设祭处。
《诗经 · 小雅 · 楚茨》:“祝祭于祊,祀事孔明。”
2.正祭次日,祭先祖于庙门内之旁称为“祊”。
《礼记 · 礼器》:“设祭于堂,为祊乎外。”汉 · 郑玄 · 注:“祊祭,明日之绎祭也。谓之祊者,于庙门之旁,因名焉。”
3.地名。春秋时鲁邑。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费县东南。
外语翻译
- river in Shandong; space inside
- autel de sacrifice à l'entrée d'un templ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晡橫切;《正韻》:補耕切,𡘋音閍。《說文》作𥛱。从示,彭聲。或从方。門內祭先祖,所以彷徨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祝祭于祊。【傳】祊,門內也。孝子不知神之所在,使祝博求之門內之旁待賓客處也。《禮・禮器》:設祭於堂,爲祊乎外。【註】祊,明日繹祭也。謂之祊者,於廟門之旁,因名焉。【疏】祊有二義,一正祭時,祭神於廟,復求神於廟門內;一明日繹祭時,設饌於廟門外西室。
义又,邑名。《春秋・隱八年》:鄭伯使宛來歸祊。【註】祊,鄭祀泰山之邑,在琅邪費縣東南。
又,通邴。《公羊傳・隱八年》作來歸邴。【註】彼命反,又音丙。
又,叶補光切,音邦。《詩・小雅》:祝祭于祊,與下祀事孔明叶。明音芒。
《正字通》:《周禮・大司馬》:中秋敎治兵,羅弊,致禽以祀祊。【鄭註】祊,當爲方,主祭四方,報成萬物。引《詩》以社以方。據此是《周禮》方譌作祊,非方、祊同「也」。《字彙》祊音方,合方、祊爲一字,誤。
注解
〔祊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示部。
〔祊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bēng、fā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礻、方,五行属水。
〔祊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ēng] ⑴ 古代在宗庙门内举行的祭祀:“设祭于堂,为~乎外。”⑵ 古代在宗庙门内设祭的地方:“祝祭于~。”⑶ 中国春秋邑名,今山东省费县东南。㈡ [fāng] ⑴ fāng ㄈㄤˉ 通“方”,指四方之祭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上反切補盲切頁碼第3頁,第24字續丁孫
𥛱
異體𥛻
門內祭,先祖所徬徨。从示彭聲。《詩》曰:「祝祭于𥛱。」
祊
𥛱或从方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一反切北行反頁碼第32頁,第2行,第1字述
門内祭先祖,所以徬徨。從示彭聲。《詩》曰:「祝祭於𥛱。」
反切逋萌反頁碼第32頁,第2行,第2字述
𥛱或從方,
鍇注臣鍇曰:「方,旁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上反切補盲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15頁,第3字許惟賢第6頁,第7字
門內祭先祖所㫄皇也。
段注舊所下有以。今依詩,《爾雅音義》。㫄或作𠊓彷。皇或作徨。皆俗。詩《毛傳》曰:祊,門内也。《郊特牲》曰:索祭祝於祊。不知神之所在。於彼乎。於此乎。或諸遠人乎。祭於祊,尚曰求諸遠者與。此㫄皇之說也。𥛱㫄皇三字曡韵。
从示。彭聲。
段注補盲切。古音在十部。
詩曰:祝祭于𥛱。
段注《小雅・楚茨》文。今作于祊。
𥛱或从方。
段注彭聲,方聲同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