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毅的意思解释

殳部15画左右结构U+6BC5

殳部

15画

11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UEMC 86,UEWC 98

YOHNE

SUGQ

07247

3015

5067

U+6BC5

414313533343554 点、横、点、撇、横、撇、弯钩、撇、撇、撇、点、撇、横折折/横折弯、横撇/横钩、捺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果决,志向坚定而不动摇。沉~。刚~。坚~。~力(坚强持久的意志)。~然。~勇。

详细解释

形容词

1.形声。从殳,“殳”指兵器。本义:意志坚强、果断。

2.同本义。

,有决也。 《说文》,强而能断也。 《论语 · 泰伯》刚、、木、讷近仁。 《论语 · 子路》士不可以不弘,任重而道远。 《论语 · 泰伯》性严 清 · 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
毅武(刚强勇武);毅烈(刚毅节烈)

firm;

3.坚决。

,则憎心见于下。 《韩非子 · 八说》杀敌为果,致果为 《左传》

毅色(严肃坚决的神态)

resolute;

4.残忍,残酷。

强忍犯义,也。 《国语 · 楚语下》

ferous;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坚定、果决。

《说文解字 · 殳部》:“毅,有决也。”《论语 · 泰伯》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”三国魏 · 何晏 · 集解:“毅,强而能断也。”

刚毅、果毅。

2.严厉。

《韩非子 · 内储说上》:“子贡曰:‘弃灰之罪轻,断手之罚重,古人何太毅也 ?’”《新唐书 · 卷一二四 · 宋璟传》:“历杭、相二州,政清毅,吏下无敢犯者。”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刚强而坚韧。

毅力、毅然、沉毅、刚毅。

2.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resolute, decisive, firm, persist
  • Ausdauer (S)​, Beharrlichkeit (S)​, Entschlossenheit (S)​, ausdauernd (Adj)​, beharrlich (Adj)​, entschlossen (Adj)
  • ferme, résolu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下 部首:殳部 )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:魚既切;《韻會》:疑既切,𡘋音劓。說文》:妄怒也。一曰有決也。从殳,𧱏聲。𧱏,豕怒毛豎也。正譌》:𧱏从辛者,剛也;下从豕會意。故借爲剛毅字。書・臯陶謨》:擾而毅。【正義】《左傳・宣二年》殺敵爲果,致果爲毅。謂爲致果敢殺敵之心,是爲强毅;和順者失於不斷,故順而能決,乃爲德也。論語》:剛毅木訥近仁。【又】曾子曰:士不可以不弘毅。劉劭《人物志》:溫直而擾毅,木之德也;剛塞而弘毅,金之德也。

又,州名。輿地廣記》:武州,唐末置,領文德一縣,後唐長興元年攺毅州。

又,鳥名。鶡稱毅鳥,謂其性敢於鬭也。見張華《禽經》。

又,弈法:毅,提也。棋死而結局曰毅,既毅而隨手曰復毅,俗又謂之提。見徐鉉〈圍棋義例〉。

隸作𣫚

注解

〔毅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下,康熙部首是殳部

〔毅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豙、殳,五行属

〔毅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殳,“殳”指兵器。本义是意志坚强、果断。

〔毅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ì] ⑴ 果决,志向坚定而不动摇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下反切魚旣切頁碼94頁,第16

𣫚

異體𣫖、毅

𣫚妄怒也。一曰有決也。从殳𧱏聲。

附注邵瑛羣經正字:「今經典作『毅』,隸省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六反切言旣反頁碼254頁,第5行,第1

𣫚妄怒也。一曰毅有決也。從殳豙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《春秋左傳》:『殺敵爲果,致果爲毅。』豙,豕怒毛堅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下反切魚旣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478頁,第1許惟賢214頁,第5

𣫚妄怒也。

段注𡉚下曰:妄生也。凡氣盛曰妄。

一曰毅,有決也。

段注《中庸》曰:發強剛毅。《左傳》曰:殺敵爲果。致果爲毅。苞注《論語》曰:毅,強而能決𣃔也。

从殳。

段注取用武之意。

𧱏聲。

段注𧱏從辛。《五經文字》曰:從䇂省。非也。𣜩省從䇂省耳。魚旣切。十五部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