蚱
虫部11画左右结构U+86B1
外语翻译
- grasshopper; (edible) locust; cicada
- Grashüpfer, Heuschrecke (S)
- sauterell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側伯切;《集韻》:側格切,𡘋音窄。《玉篇》:蚱蟬七月生。
又,《本草》:蚱蜢。詳蜢字註。又,《集韻》:側駕切,音詐 —— 義同。
又,助駕切,音乍 —— 與鮓同,海魚名。別詳魚部。
注解
〔蚱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虫部。
〔蚱〕字拼音是zhà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虫、乍,五行属金。
〔蚱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à] ⑴ 〔~蜢〕昆虫,身体绿色或褐色,触角短,不能远飞,对农作物有害。⑵ 〔~蝉〕蝉的一种。⑶ 〔蚂( mǎ )~〕见“蚂3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陟格切頁碼第446頁,第12字續丁孫
虴
虴蜢,艸上蟲也。从虫乇聲。
附注鄭珍新附考:「俗別作蚱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