噴
口部15画左右结构U+5674
国语辞典解释
外语翻译
- spurt, blow out, puff out
- herausspritzen , pusten , speien (V), speisen (V), spritzen (V), duftend
- jaillir, vaporiser, de saison, parfumé, récolt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𡘋悶切,音溢。《說文》:叱也。《玉篇》:鼓鼻也。《廣韻》:吐氣。《戰國策》:俛而噴,仰而鳴。《莊子・秋水篇》:噴則大者如珠,小者如霧,雜而下者,不可勝數也。《韓詩外傳》:疾言噴噴,口沸目赤。《廣韻》與歕同,《集韻》或作𠴮、吩。
又,《廣韻》𡘋魂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鋪魂切,𡘋音歕 —— 義同。《廣韻》本作濆,潠也。
又,《集韻》:芳問切,音忿 —— 吹聲。
又,方問切,音奮 —— 吒也。
义《字彙》作噴,附十二畫,非。今改正。
注解
〔噴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噴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pēn、pè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賁。
〔噴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pèn] ⑴ 均见“喷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普魂切頁碼第43頁,第27字續丁孫
噴
吒也。从口賁聲。一曰鼔鼻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三反切鋪奔反頁碼第131頁,第5行,第1字述
吒也。從口賁聲。一曰鼓鼻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普䰟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237頁,第4字許惟賢第105頁,第7字
吒也。从口。賁聲。
段注普䰟切。十三部。
一曰𡔷鼻。
段注此別一義。許釋嚔爲欠。以𡔷鼻繫之噴。
白话解释
喷,张口怒吒。字形采用“口”作边旁,“贲”作声旁。一种说法认为,“喷”是鼓起鼻翼打喷嚏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字形從口、賁聲。從口,指口中的動作;賁聲,表示音讀。隸書、楷書皆承篆文構形而來。異體字作「歕」,從欠、賁聲,偏旁從口、從欠意義相通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