鸏
鳥部24画左右结构U+9E0F
国语辞典解释
外语翻译
- (English: tropic bird)
- (oiseau tropical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莫紅切;《集韻》:謨蓬切,𡘋音蒙。《玉篇》:水鳥鷇未生毛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鸏䴀,鳥也。劉欣期《交州志》:鸏䴀,水鳥。出九眞交趾,大如孔雀,喙長尺許,南人以爲飮器。竺眞《羅浮山疏》:鸏䴀不食魚,止啖木葉,糞似薰陸香,入藥治雜瘡。一名䴂鵰,言大也。俗因作䴂字。一名鶴頂。《丹鉛錄》:鸏䴀,卽鶴頂,世以爲杯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𡘋莫江切,音厖 —— 鳩屬。
又,母總切,音蠓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鸏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中,康熙部首是鳥部。
〔鸏〕字拼音是mé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蒙、鳥。
〔鸏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méng] ⑴ “鹲”的繁体字。⑵ 古時一種水鳥。《說文解字》:“鸏,水鳥名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莫紅切頁碼第119頁,第9字續丁孫
䴌
異體鸏
水鳥也。从鳥蒙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七反切母東反頁碼第311頁,第5行,第2字述
水鳥也。從鳥蒙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莫紅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609頁,第2字許惟賢第271頁,第4字
水鳥也。
段注《史記・上林賦》說水鳥有煩鶩。徐廣曰:煩鶩一作番䴌。按矛聲敄聲之字,音轉多讀如蒙。賦文當依此本。
从鳥。蒙聲。
段注莫紅切。九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