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蓑的意思解释

艹部13画上下结构U+84D1

艹部

13画

10画

上下结构

形声字

AYKE

TYWV

ESKR

44732

5560

4382

U+84D1

1224125113534 横、竖、竖、点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撇、竖提、撇、捺

𠱗𦸏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suō

基本解释

用草或棕毛做成的防雨器。~衣。~笠。

用草覆盖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象形。从艸,衰声。古文上象笠,中象人面,下象衰形。字亦作“蓑”。“蓑”是后起字。本义:雨具名。即蓑衣) 同本义 衰,草雨衣也。秦谓之萆。——《说文》。字亦作蓑。 何蓑何笠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无羊》 橐车载蓑笠。——《仪礼·既夕礼》 被蓑以当铠鑐。——《管子·禁藏》 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,披着蓑戴着笠。——《春》 又

蓑笠(蓑衣和斗笠);蓑褐(蓑衣短褐。比喻衣着粗劣);蓑翁(穿蓑衣的老人。指渔翁。

straw or palm-back rain cape;

动词

用草覆盖;掩 仲几之罪何?不蓑城也。——《公羊传》

cover with straw;

国语辞典解释


suō

详细解释

用草或棕榈叶做成的雨具。

《诗经 · 小雅 · 无羊》:“尔牧来思,何蓑何笠。”汉 · 毛亨 · 传:“蓑,所以备雨。”唐 · 柳宗元《江雪》诗:“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”

以草覆盖。

《公羊传 · 定公元年》:“三月,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。仲几之罪何?不蓑城也。”汉 · 何休 · 注:“若今以草衣城是也。”

两岸词典解释


suō

详细解释

1.植物名。多年生草本。茎高近一公尺,叶子细长、质韧,是造纸和人造棉、人造丝的优质原料,也可编织蓑衣、凉席等。

2.用草或棕榈叶编成的雨衣。

蓑衣、蓑笠。

3.《书》以草覆盖。仲几之罪何?不蓑城也(《公羊传‧定公元年》)。

三月,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rain coat made of straw, coir, etc.
  • manteau d'herbes contre la pluie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 )

古文: 𠱗𡔤

唐韻》:蘇和切,音莎。玉篇》:草衣也。詩・小雅》:何蓑何笠。【傳】蓑所以備雨。

又,《韻會》:覆也。公羊傳・定元年》:仲幾之罪,何不蓑城也。【註】不以蓑苫城也。

又,《唐韻古音》:初危切,音摧。郭璞《山海經註》:蓑辟,雨之衣也,音催。

又,《集韻》:蘇回切,音毸 —— 華蘂下垂貌。張衡〈南都賦〉:敷華蘂之蓑蓑。

又,蘇煎切,音暹。郭璞《山海經贊》:江疑所居,風雲是潛;獸有獓𤝱,毛如披蓑。

注解

〔蓑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蓑〕字拼音是suō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衰,五行属

〔蓑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suō] ⑴ 用草或棕毛做成的防雨器⑵ 用草覆盖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八上反切穌禾切頁碼274頁,第19

𧜸

異體

𧜸艸雨衣。秦謂之萆。从衣,象形。

𠆂

異體𠆏𠌺𠱗

𠆂古文衰。

附注王筠釋例:「古文𠆂則純形。上象其覆,中象其領,下象編艸之垂也。」朱駿聲《通訓定聲》:「古文上象笠,中象人面,下象衰形,字亦作蓑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六反切宣靴反頁碼703頁,第3行,第2

𠆂艸雨衣,秦謂之萆。從衣,象形

鍇注臣鍇曰:「萆音闢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703頁,第4行,第1

古文衰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八上反切穌禾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585頁,第3許惟賢694頁,第11

𠆂艸雨衣。

段注雨衣有不艸者。《左傳》。成子衣製杖戈。杜曰:製,雨衣。按言製則非艸爲。若今油布衣。

秦謂之萆。

段注《艸部》曰:萆,雨衣。一曰衰衣。此則著萆爲秦語也。《小雅》。何蓑何笠。傳曰:蓑所以僃雨。笠所以禦暑。《公羊傳》。不蓑城也。何云:若今以艸衣城。《齊語》注云:襏襫,蓑襞衣也。襞或萆字。亦作薜。《六韜》。蓑薜簦笠。衰俗从艸作蓑。而衰遂專爲等衰,衰絰字。衰絰本作縗。衰其假借字也。以艸爲雨衣。必層次編之。故引伸爲等衰。後世異其形,異其音。古義茫昧矣。

从衣。象形。

段注謂冄也。穌禾切。十七部。

古文衰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