腌
意思解释
腌醃
yān基本解释
◎用盐浸渍食物。~肉。~菜。~制。~渍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形声。从肉,奄声。本义:用盐浸渍食物。
2.同本义。
腌,渍肉也。 腌,酢,淹肉也。字亦作醃。
腌腊肉;腌陈(盐渍久贮的食物);腌肉(指用盐浸渍肉块);腌胙(盐腌的胙肉);腌造(用盐或酱等浸渍加工鱼肉蔬菜瓜果等);腌菜(用盐浸渍的蔬菜);腌藏(腌渍储藏);腌腊(把鱼、肉等用盐浸渍,然后风干、熏干。亦指腌制后风干的鱼、肉、鸡、鸭等)
salt;
3.变咪。
兄长,已定这鱼腌了,不中仁兄吃。
go bad;
4.另见 ā。
外语翻译
- salt, pickle; be dirty
- gebundenes Morphem in 腌 臜: unsauber (Dialekt) (S), einpökeln, salzen , Beize, Essiggurke (S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於業切;《集韻》:又業切;《韻會》:乙業切,𡘋音浥。《說文》:漬肉也。《玉篇》:《倉頡篇》云酢淹肉也。《廣韻》:鹽漬魚也。《集韻》或作𦛞。
又,《廣韻》:於輒切;《集韻》:憶笈切,𡘋音𢽱。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於嚴切,音醃。又,《集韻》:衣廉切,音淹 —— 義𡘋同。
注解
〔腌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肉部。
〔腌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ā、yā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⺼、奄,五行属土。
〔腌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肉,奄声。本义是用盐浸渍食物。
〔腌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ān] ⑴ 用盐浸渍食物㈡ [ā] ⑴ 〈方〉[腌臜](—zā)不干净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於業切頁碼第133頁,第12字續丁孫
𦟩
異體𦜽、腌
漬肉也。从𠕎𡘹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殷葉反頁碼第345頁,第2行,第3字述
漬肉也。從肉奄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五味漬之不曬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於業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703頁,第3字許惟賢第313頁,第7字
漬肉也。
段注今淹漬字當作此。淹行而腌廢矣。《方言》云:淹,敗也。水敗爲淹。皆腌之引伸之義也。腌猶瀸也。肉謂之腌。魚謂之饐。《倉頡篇》云:腌酢,淹肉也。
从肉。奄聲。
段注於業切。八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