御
意思解释
御禦
yù基本解释
①驾驶车马。~车。~者。
②封建社会指上级对下级的治理,统治:“百官~事”。~下。~众。
③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。~用。~览。~旨。~赐。~驾亲征。
④抵挡。防~。~敌。~寒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会意。甲骨文字形。左为“行”的省写,中为绳索形,右是“人”形。意为人握辔行于道中,即驾驶车马。本义:驾驶车马。
2.同本义。也作“驭”。
御,使马也。 徒御不惊。 以御见,侍中。 礼乐射御书数。 梁弘御戎。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众…甚未足畏。
御轮(赶车);御策(驾驭马匹的鞭子);御正(驾驶使不偏斜);御夫(驾驭车马的人)
drive a carriage;
3.后亦泛指驾驭一切运行或飞行之物。
御轻舟而上溯,浮长川而忘反。
御天(控御天道);御气(制御血气);御物(驾驭万物)
ride on;
4.统治;治理。
振长策而御宇内,吞二周而亡诸侯。
御世(治理天下);御民(统治人民);御宇(统治天下)
rule; administer;
5.控制;约束以为己用 。
御节(主掌季节);御气(制御血气)
control;
6.统率;率领。
皇帝亲御六师,即离三蜀,霜戈万队,铁马千群。
御兵(统率军队)
command;
7.使用;应用。
不可以御蓬。
御器(使用器具)
use;
8.载,装运。
乘六马,御妇人以出正闺。
charge;
9.抵挡。
无御之者。 不知御。
御寒
resist;
10.违逆。
天下服而无御,四境 静而无虞。
run counter to;
11.[皇帝]驾临。
帝御温德殿。
御便殿(皇帝驾临便殿)
your arrival;
12.指侍奉皇帝的妃嫔。
倚嫔御歌。
imperial concubine;
名词
1.驾驶车马的人。
徒御不惊,大庖不盈。 腊月,陈王之汝阴,还至下城父,其御 庄贾杀以降 秦。
driver;
2.车和马。
沙市放船寒月白,渚宫留御古苔斑。
carriage and horse;
3.仆役,侍从,陪伴主人提供服务的人。
宾御如浮云,从风各消散。
attendant;
4.宫中女官名 [court’ woman]。
王御不参一族。
5.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。
出御便殿。
御膳(皇帝的饮食);御笔(皇帝亲笔书写);御酒(专供皇帝、宫廷饮用的酒);御弟(皇上的弟弟);御状(向皇帝告状)
imperial;
6.宫禁 。
御街(京城里的大街);御试(殿试);御堤(禁苑中的堤);御殿(宫殿)
court;
动词
1.息止;禁止;阻止。
夫易广矣大矣,以言乎远则则不御。 亦以御冬。 于是又节用御欲。
御水(避水旱灾);御火(避火灾);御守(防守);御捍(防御,保卫);御寇(防御贼寇);御备(防备)
stop;
2.抵御。
亦以御冬。 御寒暑之美服。 晋人御师必于殽。
御凶(抗拒凶邪之气);御战(为抵御敌人的侵犯而作战)
defense;
国语辞典解释
御禦
yù详细解释
动
1.驾驭车马。
《说文解字 · 彳部》:“御,使马也。”《韩非子 · 难三》:“知伯出,魏宣子御,韩康子为骖乘。”
驾御、御马。
2.统治、治理。
《书经 · 大禹谟》:“临下以简,御众以宽。”《国语 · 周语上》:“瞽告有协风至,王即斋宫,百官御事。”
3.侍奉。
《书经 · 五子之歌》:“厥弟五人,御其母以从。”汉 · 孔安国 · 传:“御,侍也。”
4.进献。
《礼记 · 曲礼上》:“御食于君,君赐余器之溉者,不写,其余皆写。”
5.抵挡、阻止。
《诗经 · 邶风 · 谷风》:“我有旨蓄,亦以御冬。”《史记 · 卷一一〇 · 匈奴传》:“是岁汉兵之出击匈奴者,不得言功多少,功不得御。”
形
◎天子的、帝王的。
御膳、御医、御花园。
名
1.驾车的人。
《诗经 · 小雅 · 车攻》:“徒御不惊,大庖不盈。”《左传 · 成公十六年》:“其御屡顾,不在马。”
2.侍从、仆役。
《国语 · 吴语一》:“一介嫡男,奉槃匜以随诸御。”唐 · 李白《南奔书怀》诗:“宾御如浮云,从风各消散。”
3.姓。如周代有御鞅。
两岸词典解释
御禦
yù详细解释
1.古时敬称与帝王有关的事物。
御笔、御膳、御医、御驾亲征。
2.驾驭。
驾御、御马、御者。
3.统治;管理。
领导统御、御众以宽、百官御事。
4.古代六艺(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)之一,为有关驾驶马车技术的训练。
5.姓。
外语翻译
- drive, ride; chariot; manage
- lenken, antreiben , sich wehren , Yu (Eig, Fam)
- résister à, impérial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𢓷 、 𢕜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:牛據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魚據切,𡘋音禦。《說文》:使馬也。徐鍇曰:卸解車馬也。从彳、从卸,皆御者之職。《詩・小雅》:徒御不驚。
又,《正韻》:統也。賈誼〈過秦論〉:振長策而御宇內。
义又,《韻會》:凡天子所止曰御前、曰御前書、曰御書,服曰御服,皆取統御四海之內。蔡邕《獨斷》:御者,進也。凡衣服加於身,飮食適於口,妃妾接於寢皆曰御。《釋名》:御,語也。尊者將有所欲,先語之也。亦言職𤰞,尊者有所勤御,如御牛馬然也。《禮・王制》:千里之內,以爲御。【註】御謂衣食。【疏】御是進御所須,故爲衣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侍也、進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飮御諸友。【傳】御,進也。【箋】御,侍也。吉甫遠從鎬地來,飮之酒,使諸友侍之。
又,《正韻》:勸侑也。《禮・曲禮》:御食于君。【註】勸侑曰御。
义又,主也。《禮・曲禮》:問大夫之子,長曰能御矣。幼曰未能御也。【註】御猶主也。【疏】謂主事也。
义又,禦也。《詩・邶風》:我有旨畜,亦以御冬。
义又,傅御,日御,御史,𡘋官名。《詩・大雅》:王命傅御,遷其私人〔箋〕傅御貳王治事,謂冢宰也。《左傳・桓十七年》:天子有日官,諸侯有日御。【註】日官,日御,典曆數者。《前漢・百官表》:御史大夫秦官,位上卿,秩千石,有繡衣直指。《後漢・百官志》:侍御史掌察舉非法,受公卿郡吏奏事,有違失,劾舉之。凡郊廟朝會,則二人監威儀,有違失,則劾奏。
义又,女官。《周禮・天官・女御》:掌御敘于王之燕寢。〈周語〉:內官不過九御。
义又,姓。《正字通》:周有御鞅。
又,《類篇》:偶舉切,馭上聲 —— 止也。《左傳・襄四年》:季孫不御。【註】御,止也。【釋文】御,魚呂反。
又,魯邑名。《左傳・襄二十二年》:雨過御叔,御叔在其邑。【註】御叔,魯御邑大夫。【釋文】御,魚呂反。
义又,御龍,複姓。《史記・夏本紀》:劉累學擾龍,以事孔甲,孔甲賜之姓,曰御龍氏。
又,《集韻》:魚駕切,牙去聲 —— 相迎也。《詩・召南》:百兩御之。【箋】御,迎也。《禮・曲禮》:君命召,雖賤人,大夫士必自御之。《集韻》或作迓。
考證
《詩・邶風》我有旨畜。
謹照原文畜改蓄。
注解
〔御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下,康熙部首是彳部。
〔御〕字拼音是yù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彳、卸,五行属木。
〔御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甲骨文字形。左为“行”的省写,中为绳索形,右是“人”形。意为人握辔行于道中,即驾驶车马。本义是驾驶车马。
〔御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ù] ⑴ 驾驶车马⑵ 封建社会指上级对下级的治理,统治:“百官~事”。~下。~众。⑶ 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⑷ 抵挡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牛據切頁碼第57頁,第14字續丁孫
𢕜
異體御
使馬也。从彳从卸。
鉉注徐鍇曰:「卸,解車馬也。或彳或卸皆御者之職。」
馭
古文御从又从馬。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初形从卩午會意,午亦聲,會人跪坐持杵操作之意,因此有用、治的意思。《說文》把御和馭字混為一字,學者多已指出其誤。馭本義為使馬,早期金文从馬从𠓥(鞭)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午慮反頁碼第165頁,第6行,第2字述
使馬也。從彳、卸。
鍇注臣鍇曰:「卸,解車馬也;彳,行也。或行或卸皆禦者之職也。會意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65頁,第7行,第1字述
古文馭,從又、馬。
鍇注臣鍇曰:「會意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牛據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307頁,第2字許惟賢第138頁,第1字
使馬也。
段注《周禮》六藝。四曰五馭。《大宰》注曰:凡言馭者,所以𢿛之內之於善。此引伸之義也。
从彳缷。
段注按缷亦聲。牛據切。五部。
古文御。从又馬。
段注惟見《周禮》。
說文新證:第133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