翨
羽部15画上下结构U+7FE8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施智切,音翅。《說文》:鳥之彊羽。《周禮・秋官・翨氏》〔註〕:翨,鳥𦑭也。
义又,《玉篇》:猛也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居企切,音馶 —— 翨,或作翅。
注解
〔翨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羽部。
〔翨〕字拼音是chì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羽、是。
〔翨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ì] ⑴ 猛禽。⑵ 古同“翅”,鸟的翅膀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俱豉切頁碼第110頁,第3字續丁孫
翨
異體𦑧
鳥之彊羽猛者。从𦏲是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七反切叱智反頁碼第287頁,第6行,第1字述
鳥之彊羽猛者。從羽是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周禮》:有翨氏掌取鳥羽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居豉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550頁,第1字許惟賢第246頁,第5字
鳥之彊羽猛者。
段注按當作猛鳥也彊羽。轉寫誤耳。《周禮》翨氏。掌攻猛鳥。以時獻其羽翮。此釋《周禮》。故云猛鳥也。猛鳥羽必彊。故其字从羽。此與赤羽,尾長皆从羽文法正同。大鄭翨讀爲翅翼之翅。以是聲,支聲皆在十六部。翨當卽是翅之奇字。後鄭以經云獻羽翮則訓翨爲鳥翮。是聲,鬲聲亦同十六部也。翮,羽莖。舉翮以該羽。許與二鄭說異。
从羽。是聲。
段注居豉切。十六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