蕫
艹部15画上下结构U+856B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多動切;《韻會》:覩動切,𡘋音董。《爾雅・釋草》:𦽍蕫。【疏】狀似蒲而細,可爲屩,亦可陶以爲索。
义又,《說文》:杜林曰:蕅根也。
又,《廣韻》:徒紅切,音童 —— 義同。〇【按】《六書正譌》云又姓,別作董。考古文重、童雖可通用,然董字經典從無从蕫者。《正譌》之說非。
考證
《爾雅・釋草》𦽍蕫。《疏》狀似蒲而細,可爲屩,亦可陶以爲索。
謹照原文可陶改可綯。
注解
〔蕫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蕫〕字拼音是dǒ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童,五行属木。
〔蕫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ǒng] ⑴ 〔薡~〕见“薡”。⑵ 藕根。《説文•艸部》:“蕫,杜林曰藕根。”⑶ 同“董”,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多動切頁碼第21頁,第22字續丁孫
蕫
鼎蕫也。从艸童聲。杜林曰:藕根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符動反頁碼第80頁,第6行,第2字述
薡蕫也。從艸童聲。杜林曰藕根。
鍇注臣鍇按:《爾雅》:「蘱,薡蕫也。」似蒲而細,今人以織履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多動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126頁,第1字許惟賢第54頁,第7字
鼎蕫也。
段注《釋艸》曰:蘱,薡蕫。郭云:似蒲而細。按《說文》無蘱字者,葢許所據衹作類。
从艸。童聲。
段注多動切。九部。亦作董。古童重通用。或用爲童蓈字。誤。
杜林曰:藕根。
段注《漢志》有杜林《倉頡訓纂》一篇,杜林《倉頡故》一篇。此葢二篇中語。藕當從後文作蕅。蕅根猶荷根也。郭樸曰:北方人以藕爲荷。用根爲母號也。然則杜林謂蕅爲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