豊
豆部13画上下结构U+8C4A
外语翻译
- abundant, lush, bountiful, plenty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盧啓切;《集韻》:里弟切,𡘋音禮。《說文》:行禮之器也。《六書正譌》:卽古禮字。後人以其疑於豐字,禮重於祭,故加示以別之。凡澧、醴等字从此。
义《說文》本作𧯽,从豆,象形。
注解
〔豊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豆部。
〔豊〕字拼音是lǐ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曲、豆。
〔豊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ǐ] ⑴ 古代祭祀用的礼器。后作“禮”。《説文•豊部》:“豊,行禮之器也。”㈡ [fēng] ⑴ 同“豐”。《玉篇•豐部》:“豐,大也。俗作豊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盧啓切頁碼第154頁,第11字續丁孫
𧯽
異體豊
行禮之器也。从豆,象形。凡豊之屬皆从𧯽。讀與禮同。
附注王國維《觀堂集林》:「象二玉在器之形,古者行禮以玉。」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从壴、从玨,用鼓用玉會行禮之義,為『禮』的本字。甲骨文从玨,『玨』或省為『』,或複體單化省為『玉』,或加繁飾『口』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九反切蓮弟反頁碼第392頁,第3行,第1字述
行禮之器也。從豆,象形。凡豊之屬,皆從豊。讀與禮同。
鍇注臣鍇曰:「禮、體、澧(音禮)字從此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盧啟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829頁,第2字許惟賢第368頁,第3字
行禮之器也。
段注𧯽禮㬪韵。
从豆。象形。
段注上象其形也。林罕《字源》云:上从。郭氏忠恕非之。按《說文》之例。成字者則曰从某。假令上作。則不曰象形。盧啟切。十五部。
凡𧯽之屬皆从𧯽。讀與禮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