撚
意思解释
撚捻
niǎn基本解释
①执,持取。
②揉搓;搓捻。
③弹琵琶的一种指法。
④接续;系。
⑤蹂,践踏:“前后不相~,左右不相干”。
⑥撵,驱逐。
⑦紧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执,持取。
成济撚戟直奔辇前。
撚须(捋须);撚眉(手捻眉毛);撚梢子(摇小鼓);撚钱(用手撚钱旋转的一种游戏);撚弄(抚玩)
hold;
2.揉搓;搓捻 。
撚粉(搓面粉或米粉)
twist;
3.蹂,践踏。
前后不相撚,左右不相干。
trample;
4.按 。
撚指(弹指)
press;
名词
◎揉搓而成的卷儿 。
撚子(用纸搓成的小卷儿或用线织成的带状物) 【漢典】。
things twisted into a long, slender form;
国语辞典解释
撚捻
niǎn详细解释
动
1.用手指捏取、夹取。
《聊斋志异 · 卷二 · 婴宁》:“有女郎携婢,撚梅花一枝。”
撚花、撚香。
2.握、拿。
唐 · 杜牧《重送》诗:“手撚金仆姑,腰悬玉辘轳。”《水浒传 · 第六回》:“那汉撚著朴刀来斗和尚。”
3.用手指揉搓。
唐 · 韩偓《咏手》诗:“背人细撚垂臙鬓,向镜轻匀衬脸霞。”
4.蹈蹂、践踏。
《淮南子 · 兵略》:“前后不相撚,左右不相干。”
5.驱逐、驱赶。
《喻世明言 · 卷二 ·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》:“鲁公子听小姐缢死,还道是做成的圈套,撚他出门。”
6.一种弹奏琵琶的手法。揉弄、拨弄。
唐 · 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轻拢慢撚抹复挑,初为霓裳后六么。”清 · 孔尚任《桃花扇 · 第二八出》:“旧桃花刘郎又撚,料得新吴宫西施不愿。”
外语翻译
- twirl in fingers, tease, toy with
- drehen, wirbeln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乃殄切,音涊,讀若年上聲。《說文》:執也。《廣韻》:以手撚物也。白居易〈琵琶行〉:輕攏慢撚撥復挑。
义又,《說文》:一曰蹂也。《淮南子・兵略訓》:前後不相撚,左右不相干。
义又,從也。汲冢《周書》:後動撚之。
义又,揚子《方言》:撚未續也。
义或作捵。
《正字通》:撚有平上二音。
注解
〔撚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。
〔撚〕字拼音是niǎ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然。
〔撚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niǎn] ⑴ 执,持取。⑵ 揉搓;搓捻。⑶ 弹琵琶的一种指法。⑷ 接续;系。⑸ 蹂,践踏:“前后不相~,左右不相干”。⑹ 撵,驱逐。⑺ 紧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乃殄切頁碼第407頁,第31字續丁孫
撚
執也。从手然聲。一曰蹂也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泥泫反頁碼第978頁,第5行,第1字述
執也。從手然聲。一曰蹂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乃殄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436頁,第4字許惟賢第1059頁,第7字
𡙕也。
段注執者,捕罪人也。引申爲凡持取之偁。《廣韵》曰:撚者,以手撚物也。
从手。然聲。
段注乃殄切。十四部。
一曰厹也。
段注蹂者,獸足蹂地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