𢑏
意思解释
基本释义
𢑏
◎同“抑”。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於棘切,音弋。《說文》:按也,从反印。俗从手,《玉篇》亦作抑。
注解
〔𢑏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下,康熙部首是彐部。
〔𢑏〕字拼音是y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𠂎、彐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於棘切頁碼第301頁,第1字續丁孫
𠨔
異體𢑏
按也。从反印。
𢬃
異體抑
俗从手。
附注商承祚《殷虛文字類編》:「卜辭字从爪从人跽,象手抑人而使之跽,其誼如許書之『抑』,其字形則如許書之『印』……『印』之本訓既為『按抑』,後世執政以印施治,乃叚按印之『印』字為之。反『印』為『抑』,殆出晚季,所以別于印信字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七反切憂仄反頁碼第749頁,第3行,第1字述
按也。從反印。
鍇注臣鍇曰:「印者,外向而印之;反印爲内自抑也,會意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749頁,第3行,第2字述
俗從手作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於棘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1723頁,第2字許惟賢第754頁,第7字
按也。
段注按當作按印也。淺人刪去印字耳。按者,下也。用印必向下按之。故字从反印。《淮南・齊俗訓》曰:若璽之抑埴。正與之正。傾與之傾。璽之抑埴卽今俗云以印印泥也。此抑之本義也。引伸之爲凡按之偁。《内則》。而敬抑搔之。注曰:抑,按也。又引伸之爲凡謙下之偁。賓筵傳曰:抑抑,愼密也。假樂傳曰:抑抑,美也。抑傳曰:抑抑,密也。猗嗟傳曰:抑,美色。《論語》三用抑字皆轉語䛐。於按下之意相近。抑詩,《國語》作懿戒。懿同抑抑此皇父。懿厥哲婦。懿亦同抑,鄭云:抑之言噫。有所痛傷之聲也。
从反印。
段注用印者必下向。故緩言之曰印。急言之曰𢑏。詩賓筵抑與怭韵。假樂與秩韵。古音在十二部。𢑏卽印之八聲,也。今音於棘切。入二十四職。
俗从手。
段注旣从反爪矣。又从手。葢非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