灡
氵部23画左右结构U+7061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洛干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郎干切,𡘋音闌。《說文》:潘也。《周禮・地官・稾人》〔註〕:潘灡戔餘。通作瀾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魯旱切,音嬾。又,《集韻》:郎旰切,音爛 —— 義𡘋同。
注解
〔灡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灡〕字拼音是lá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蘭。
〔灡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án] ⑴ 淘米水。⑵ 古同“澜”,水波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洛干切頁碼第374頁,第1字續丁孫
灡
潘也。从水蘭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勒餐反頁碼第915頁,第4行,第1字述
潘也。從水蘭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洛干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245頁,第1字許惟賢第977頁,第1字
潘也。
段注此字以從蘭,與大波之瀾別。而古書通用。《周禮》槀人注。雖其潘灡戔餘不可䙝。《內則》注。潘,米瀾也。
从水。蘭聲。
段注洛干切。十四部。按《周禮》、《禮記・音義》皆云去聲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