籑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
①同“饌”。饮食。《正字通•竹部》:“籑,同饌。”《漢書•杜鄴傳》:“陳平共壹飯之籑而將相加驩。”顔師古注:“陳平用陸賈説,以五百金為絳侯具食是也。”
②同“撰”。纂集。《字彙•竹部》:“籑,與撰同。”《漢書•司馬遷傳贊》:“自古書契之作而有史官,其載籍博矣,至孔氏籑之。”顔師古注:“籑,與撰同。”
详细解释
动词
1.同“撰”。著述。
自古书契之作而有史官,其载籍博矣。至孔氏籑之,上继 唐尧,下讫 秦缪。 太史公仍父子相继籑其职。
write;
2.同“馔”。饮食。
陈平共壹饭之籑而将相加驩。
drink and eat;
外语翻译
- to feed, to provide for delicacies, dainties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正字通》同「䉵」,譌省。
注解
〔籑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下,康熙部首是食部。
〔籑〕字拼音是zhuà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𮅕、食、;、𮅕、良、;、𥬥、𡘳。
〔籑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uàn] ⑴ 同“饌”。饮食。《正字通•竹部》:“籑,同饌。”《漢書•杜鄴傳》:“陳平共壹飯之籑而將相加驩。”顔師古注:“陳平用陸賈説,以五百金為絳侯具食是也。”⑵ 同“撰”。纂集。《字彙•竹部》:“籑,與撰同。”《漢書•司馬遷傳贊》:“自古書契之作而有史官,其載籍博矣,至孔氏籑之。”顔師古注:“籑,與撰同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下反切士戀切頁碼第164頁,第6字續丁孫
䉵
異體籑
具食也。从𠊊算聲。
𩝁
異體𩜹、饌
䉵或从巽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反切助箭反頁碼第410頁,第3行,第2字述
具食也。從食算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漢書》饌堂或如此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410頁,第4行,第1字述
籑或從巽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下反切士戀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876頁,第3字許惟賢第388頁,第9字
具食也。
段注卄部曰:具,共置也。《禮經》凡言饌注曰:陳也。陳與置義同。《論語》曰:有酒食。先生饌。
从𠊊。算聲。
段注士戀切。十四部。
䉵或从㢲。
段注㢲聲。《論語》。先生饌。馬云:飮食也。鄭作餕。食餘曰餕。按馬注者,古論。鄭注者,校周之本以齊古。讀正凡五十事。其讀正者皆云魯讀爲某,今从古。此不云今从古。則是从魯論作餕者。何晏作饌。从孔安國,《馬融》之古論也。據《禮經・特牲》、《少牢》注皆云:古文䉵作餕。許書則無餕有䉵,饌字。是則許於《禮經》从今文不从古文也。但《禮經》之䉵訓食餘。而許䉵饌同字,訓爲具食。則食餘之義無箸。且《禮經》言饌者多矣。注皆訓陳。不言古文作餕。食餘之字皆作䉵。未有作饌者。然則禮饌䉵當是各字。饌當獨出。訓具食也。䉵餕當同出。訓食餘也。乃與《禮經》合。若《論語》魯餕,古饌。此則古文假饌爲餕。此謂養親必有酒肉。旣食恆餕。而未有原。常情以是爲孝也。又按《禮記》之字,於《禮經》皆从今文。而皆作餕。疑《儀禮》注當云今文䉵作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