踪
意思解释
踪蹤
zōng基本解释
◎人或动物走过留下的脚印。~影。~迹。追~。失~。跟~。无影无~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足,从(宗)声。本义:脚印,踪迹。
2.同本义。
草合人踪断,尘浓鸟迹深。 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 访其遗踪。 绝无踪响。 胆寒潜踪。
踪尘(尘世的事情);踪绪(踪迹,头绪);踪响(踪迹和声响);踪辙(踪迹)
trace;
3.事物的痕迹。
翠华一去寂无踪,玉楼歌吹,声断己随风。
踪由(事情的始末);跟踪
track;
动词
◎追随 朕欲远追周文,近踪 光武,使宗庙有太山之安。——《晋书·刘曜载书》 质菲薄而难踪,心恬愉而去惑。——《隋书》 又
踪行(跟着走)
follow;
外语翻译
- footprints, traces, tracks
- Fußabdruck, Fährte, Spur
- trace, empreint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卽容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將容切,𡘋音從。《玉篇》:跡也。《釋名》:從也,人形從之也。《前漢・揚雄傳》:躡三皇之高蹤。〇【按】《說文》無蹤字,古皆以縱爲蹤。詳糸部縱字註。
又,《韻補》叶卽王切,音匡 —— 陸雲〈陸府君誄〉:耽精遐奧,肆志篇章;仰咨遺訓,思齊曩蹤。
注解
〔蹤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足部。
〔蹤〕字拼音是zō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𧾷、從。
〔蹤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足,從聲。本义是腳印,蹤跡。
〔蹤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ōng] ⑴ 腳印;蹤跡。後作“踪”。《釋名•釋言語》:“蹤,從也,人形從之也。”《玉篇•足部》:“蹤,蹤跡也。”⑵ 追隨;追蹤。《晋書•劉曜載記》:“義孫年長明德,又先世子也,朕欲遠追周文,近蹤光武,使宗廟有太山之安。”⑶ 縱身。明沈璟《義俠記》第四回:“閃的它回身處撲着空,轉眼處亂着蹤。”又“則見雙舉步兩挪蹤。”⑷ 姓。宋鄧名世《古今姓氏書辯證•鍾韻》:“蹤,今開封市人有此姓。莫知所自出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卽容切頁碼第476頁,第13字續丁孫
𨌰
異體䡮
車迹也。从車,從省聲。
鉉注臣鉉等曰:今俗別作蹤,非是。
附注田吳炤二徐箋異:「𨌰,小徐本作从車,從省。炤按:大徐本形聲包會意,是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七反切子龍反頁碼第1112頁,第6行,第1字述
車跡也。從車、從省。
鍇注臣鍇曰:「今俗作蹤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卽容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2911頁,第1字許惟賢第1264頁,第1字
車迹也。
段注㒳輪之迹也。迹者,步處也。因引申爲凡迹之偁。㒳輪之迹亦謂之軌徹。而非軌徹之體也。《莊子》曰:夫迹,𡳐之所出。而迹豈𡳐也。𨌰之言從也。有所從來也。又可從是以求其質也。𨌰古字衹作從。《羔羊傳》曰:委蛇委蛇,行可從迹也。《君子偕老傳》曰:委委,行可委曲從迹也。俗變爲蹤。再變爲踪。固不若用許書𨌰字矣。
从車,從省。
段注大徐有聲字。非也。此以會意包形聲。卽容切。九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