緍
糹部14画左右结构U+7DCD
外语翻译
- variant of 緡 U+7DE1, a fishing-line; cord; string of coins; a paper or straw string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武巾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眉貧切,𡘋音瑉。《正韻》:彌鄰切,音民。《類篇》:緍,或作瑉。〇【按】《說文》緡从昬,昬从民;經典以唐諱,攺昬作昏。緡,亦作緍,作緡爲正。詳緡字註。
注解
〔緍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。
〔緍〕字拼音是mí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昏。
〔緍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mín] ⑴ 同“緡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武巾切頁碼第438頁,第14字續丁孫
緍
異體緡
釣魚𦅾也。从糸昏聲。吳人解衣相被,謂之緍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武巾切頁碼第1038頁,第3行,第2字述
釣魚𦅾也。從糸昏聲。人解衣相被,謂之緍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武巾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2634頁,第3字許惟賢第1146頁,第7字
釣魚𦅾也。
段注𦅾本施於鳥者。而鉤魚之繩似之。故曰釣魚𦅾。《召南》曰:其釣維何。維絲伊緍。傳曰:緍,綸也。謂糾絲爲繩也。
从糸。昏聲。
段注武巾切。十三部。
吴人解衣相被謂之緍。
段注《方言》。緍,緜,施也。秦曰緍。趙曰緜。吴越之閒脱衣相被謂之緍緜。按《大雅》。荏染柔木。言緍之絲。傳曰:緍被也。是其爲古義古訓,不始《方言》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