䣂
阝部9画左右结构U+48C2
外语翻译
- name of a county in today's Hunan Provinc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盧對切,音耒。《說文》:桂陽䣂陽縣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作耒。
又,《廣韻》:落猥切;《集韻》:魯猥切,𡘋音磥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䣂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邑部。
〔䣂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lěi、lè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耒、⻏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盧對切頁碼第210頁,第18字續丁孫
𨛙
異體䣂
今桂陽䣂陽縣。从邑𣐇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二反切魯會反頁碼第539頁,第7行,第1字述
今桂陽䣂陽。從邑耒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字書》:縣有䣂水下入郴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盧對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175頁,第4字許惟賢第517頁,第3字
今桂陽耒陽縣。
段注耒各本作䣂。今正。許謂䣂卽今之耒陽縣。如言鄎卽今之新息,𨟚卽今之穰縣也。其字旣異。其地則一。故言今以說之。桂陽郡耒陽,二志同。今湖南衡州府耒陽縣縣東四十五里有耒陽廢城。耒陽以耒水得名。
从邑。耒聲。
段注盧對切。十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