𢶡
手部16画上下结构U+22DA1
意思解释
𢶡
基本解释
◎从旁击打。《説文•手部》:“𢶡,旁擊也。”《集韻•嘯韻》:“𢶡,或書作撽。”《公羊傳•宣公六年》“公怒,以斗𢶡而殺之”漢何休注:“摮,猶擊也。𢶡,謂旁擊頭項。”宋程頤《上谷郡君家傳》:“大寒,有負炭而𢶡者過門,家人欲呼之。”清謝階樹《養生論》:“金與金相𢶡,則缺。”
𢶡
基本解释
◎持。《集韻•筱韻》:“𢶡,持也。”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吉歷切 —— 同「擊」。
又,《集韻》:口敎切,敲去聲 —— 義同。《莊子・至樂篇》:撽以馬捶。【註】擊也。
又,堅堯切,音驍 —— 遮也。與邀同,一說𢶡字變體,本从𭤁。
注解
〔撽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。
〔撽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qiào、yāo、j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敫。
〔撽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iào] ⑴ 从旁边敲打:“~以马捶,因而问之。”㈡ [yāo] ⑴ 古同“邀”,遮阻。㈢ [jī] ⑴ 古同“击”,打;敲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苦弔切頁碼第407頁,第11字續丁孫
𢵿
異體𢶡、撽
㫄擊也。从手敫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牽料反頁碼第977頁,第4行,第2字述
㫄擊也。從手敫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苦弔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2432頁,第5字許惟賢第1057頁,第9字
旁擊也。
段注《公羊傳》曰:公怒。以斗摮而殺之。注。摮猶𢶡也。𢶡謂旁擊頭項。《莊子》。撽以馬捶。
从手。敫聲。
段注苦弔切。二部。小徐本手在左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