鱢
魚部24画左右结构U+9C62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𡘋蘇遭切,音騷。《說文》:鮏臭也。《周禮》曰:膳膏鱢。○【按】今《周禮・天官・庖人》作臊。
注解
〔鱢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中,康熙部首是魚部。
〔鱢〕字拼音是sā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魚、喿。
〔鱢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āo] ⑴ 鱼腥味:“食鱼无反,则恶其~也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穌遭切頁碼第389頁,第3字續丁孫
鱢
鮏臭也。从𤋳喿聲。《周禮》曰:「膳膏鱢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二反切素叨反頁碼第942頁,第1行,第1字述
鮏臭也。從魚喿聲。《周禮》曰:「膳膏鱢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穌遭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2319頁,第1字許惟賢第1009頁,第2字
鮏臭也。从魚。喿聲。
段注穌遭切。二部。
《周禮》曰:膳膏臊。
段注按此六字當作讀若《周禮》曰膳膏臊八字。葢臊从肉。見《肉部》。云豕膏臭也。與先鄭說同。然則許所據《周禮》不作膳膏鱢。鱢與鮏同義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