儲
国语辞典解释
儲储
chú详细解释
动
1.蓄积、聚集。
《汉书 · 卷七七 · 何并传》:“储兵马以待之。”
储蓄、储存。
2.等待。
《文选 · 张衡 · 东京赋》:“并夹既设,储乎广庭。”唐 · 李善 · 注:“储,待也。”
名
1.积存的物资。
《淮南子 · 主术》:“十八年而有六年之积,二十七年而有九年之储。”唐 · 杜甫《诸将》诗五首之三:“朝廷衮职虽多预,天下军储不自供。”
仓储。
2.太子、将要继承王位的人。
《资治通鉴 · 卷二七六 · 唐纪五 · 明宗天成三年》:“今卜嗣建储,臣未敢轻议。”
立储、皇储。
3.姓。如汉代有储太伯。
外语翻译
- to save money, store, reserve; an heir
- accumuler, mettre en réserve, emmagasin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直魚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陳如切;《正韻》:長魚切,𡘋音除 —— 偫也。《淮南子・主術訓》:十八年而有六年之積,二十七年而有九年之儲。
义又,副也。《南齊書》:太子曰東儲。
义又,儲胥,猶言御苑也。張衡〈西京賦〉:既新作于迎風,加露寒與儲胥。【註】武帝先作迎風館,後加露寒,儲胥二館。
又,儲與,卽容與。《淮南子・俶眞訓》:儲與扈冶。一作諸與。揚雄〈羽獵賦〉:儲與乎大浦,聊浪乎宇內。服虔曰:儲與,相羊也;與,音餘;聊浪,放浪也。
义又,姓。
注解
〔儲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中,康熙部首是人部。
〔儲〕字拼音是chǔ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亻、諸。
〔儲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ǔ] ⑴ 见“储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直魚切頁碼第260頁,第17字續丁孫
儲
偫也。从人諸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五反切陳諸反頁碼第668頁,第7行,第2字述
偫也。從人諸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積聚以爲副貳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直魚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483頁,第1字許惟賢第651頁,第3字
偫也。
段注《文𨕖》注引作蓄也。或作具也。或作積也。又引謂蓄積之以待無也。葢兼舉演《說文》語。古者太子謂之儲君。
从人。諸聲。
段注直魚切。五部。儲偫爲雙聲。
白话解释
储,备存待用。字形采用“人”作边旁,采用“诸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作,由「人」、「諸」二字構成。從人,示人所為也。從諸,聲符,注明音讀。隸書、楷書承之,所從
,隸變作「者」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