䯊
骨部15画左右结构U+4BCA
外语翻译
- the pelvis, bone stuck in the throat, the kneecap; patella; the five lowest pieces of bone of the spinal column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苦何切,音珂 —— 膝骨。
又,《集韻》:丘駕切,䶗去聲。《玉篇》:腰骨也。與髂、𩩱同。
注解
〔䯊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上,康熙部首是骨部。
〔䯊〕字拼音是qià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骨、可。
〔䯊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ià] ⑴ 同髂⑵ 骨鯁在喉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苦臥切頁碼第128頁,第16字續丁孫
髁
髀骨也。从骨果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苦禍反頁碼第331頁,第6行,第3字述
髀骨也。從骨果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苦臥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658頁,第2字許惟賢第294頁,第2字
髀骨也。
段注髀骨猶言股骨也。醫經亦謂之股骨。沈氏彤《釋骨》云:腰䯊骨旁臨兩股者曰堅骨,曰大骨,曰髂。一身之伸屈司焉。故通曰機關。關之旁曰髀樞,亦曰樞機者,髀骨之入樞者也。在膝以上者曰髀骨,曰股骨。其直者曰楗。其斜上俠髖者則所謂機也。按髀之上曰髖卽俗所謂髂也。髁者,髀與髖相按之處。人之所以能立,能行,能有力者皆在於是。故醫經謂之機。《骨空論》曰俠髖曰機是也。醫經曰腰髁骨者,其字當作䯊。卽髂字。不當作髁。《文𨕖》注引《埤蒼》曰:髂,腰骨也。
从骨。果聲。
段注苦臥切。十七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