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献的意思解释

犬部13画左右结构U+732E

犬部

13画

9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FMUD

JBIK

EDGS

43284

3759

4755

U+732E

1225431121344 横、竖、竖、横折钩、点、撇、横、横、竖、横、撇、捺、点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xiàn

基本解释

恭敬庄严地送给。奉~。贡~。捐~。~身。~礼。借花~佛。

表现出来。~技。~艺。~媚。~丑。

古代指贤者,特指熟悉掌故的人。文~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会意。从犬,鬳( yàn )声。“犬”代表进献之物。本义:献祭。

2.同本义。

,宗庙犬,名羹。犬肥者以之。 《说文》犬曰羹 《礼记 · 曲礼》。按,礼凡荐腥谓之献。禽以祭祖。 《周礼 · 大司马》羔祭韭。 《诗 · 豳风 · 七月》荐晡醢,三。(三:陈祭品三次酒。) 《仪礼 · 聘礼》

献尸(向代表死人的尸者进献祭品);献帛(祭祀礼仪之一,献上巾帕);献爵(祭祀礼仪之一,献酒);献台(祭台)

sacrifice;

3.下对上、卑对尊的进献。

,进也。 《广雅》鳖蜃,秋龟鱼。 《周礼 · 鳖人》于公。 《左传 · 隐公元年》于公。 《左传 · 隐公元年》称远近而等贡 《荀子 · 正论》俘,授馘。 《左传 · 僖公二十八年》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,再拜大王足下。 《史记 · 项羽本纪》十金。 《墨子 · 公输》时而焉。 唐 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之太常。 明 · 刘基《郁离子 · 千里马篇》献诸朝。

献馘(杀敌立功);献新(进奉应时的新鲜食品);献曲(进献乐曲)

offer; present;

4.呈现;现露。

虽惠心妍状,愈丑焉。 《后汉书 · 皇后纪上》

献地理图(比喻揭穿底细);献好儿(讨好);献台(比武台;赛台)

show oneself;

5.进。

岁发春兮,汩吾南征。 《楚辞》

献岁(一年的开始)

enter;

6.古时特指主人向宾客敬酒。

为宾为客,酬交错。 《诗 · 小雅 · 楚茨》主人坐取爵实之,宾之席前西北面,宾。 《仪礼》

献酬(饮酒时相互酬劝);献酬交错(献酬)

drink;

7.庆贺。

文子成室, 晋大夫发焉。 《礼记》

献寿(祝寿)

congratulate;

名词

1.熟知历史掌故的人。

不足故也。(文:典籍) 《论语 · 八佾》

histographer;

2.有价值的图书、文物等 。

献状(字据,契约);文献

document;

3.进献的东西。

吏或多赋以为,而诸侯王尤多,民疾之。 《汉书》

tribute;

外语翻译


  • offer, present; show, display
  • offerieren (V)
  • offrir, dédier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下 部首:犬部 )

篇海》同「獻」。字彙》:俗獻字。

注解

〔献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下,康熙部首是犬部

〔献〕字拼音是xi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南、犬,五行属

〔献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犬,鬳( yàn )声。“犬”代表进献之物。本义是献祭。

〔献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xiàn] ⑴ 恭敬庄严地送给⑵ 表现出来⑶ 古代指贤者,特指熟悉掌故的人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上反切許建切頁碼331頁,第4

獻宗廟犬名羹獻。犬肥者以獻之。从犬鬳聲。

附注商承祚《殷契佚存》:「獻本作[⿰鼎虎]或[⿰鬲虎],从虎从鼎,或从虎从鬲,後求其便于結構,將虍移于鼎或鬲之以虎上而字之下體冩為犬形,遂成獻與獻矣。以傳世古甗證之,三足之股皆作虎目,即此字之取義……後冩誤作獻,乃用為進獻字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九反切希建反頁碼811頁,第3行,第3

獻宗廟犬名羮獻,犬肥者以獻。從犬鬳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《禮》:『犬曰羮獻。』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上反切許建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902頁,第5許惟賢831頁,第6

獻宗廟犬名羹獻。犬肥者以獻。

段注此說从犬之意也。《曲禮》曰:凡祭宗廟之禮。犬曰羹獻。按羹之言良也。獻本祭祀奉犬牲之偁。引伸之爲凡薦進之偁。按《論語》鄭注曰:獻猶賢也。獻得訓賢者,《周禮》注獻讀爲儀。是以伏生《尙書》民儀有十夫,古文《尙書》作民獻。咎繇誤古文萬邦黎獻,漢孔宙碑費鳳碑斥彰長田君碑皆用黎儀字。皆用伏生《尙書》也。班固北征頌亦用民儀字。

从犬。鬳聲。

段注許建切。十四部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