脼
月部12画左右结构U+813C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良獎切;《集韻》:里養切,𡘋音兩。《說文》:膎肉也。《玉篇》:膎脼。《正字通》:膎亦脯也,脼當是夾脊肉。《博雅》:脼,肉也。一曰多味。
注解
〔脼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肉部。
〔脼〕字拼音是liǎ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⺼、兩,五行属-。
〔脼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iǎng] ⑴ 干肉。⑵ 夹脊肉。⑶ 多味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良獎切頁碼第132頁,第14字續丁孫
脼
膎肉也。从𠕎兩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里敞反頁碼第345頁,第7行,第1字述
膎肉也。從肉兩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良奬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693頁,第5字許惟賢第309頁,第6字
膎肉也。
段注《廣雅》曰:膎,脼肉也。不列於脯類。鍇本膎脼二篆在膊篆之下。《集韵》曰:吳人謂腌魚膎脼。
从肉。兩聲。
段注良奬切。十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