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
意思解释
劉刘
liú基本解释
①斧、鉞一類的兵器。
②姓。
③殺戮。
④凋殘、零落。
详细解释
動
1.形聲。从金,从刀,丣( yǒu )聲。本義:殺,戮。
2.同本義(含有大規模殺戮的意思)。
勝殷遏劉,耆代爾功。 重我民,無盡劉。 秦晉宋衛之間謂殺曰劉, 晉之北鄙亦曰劉。 芟夷我農功,虔劉我邊垂。(虔:殺戮)。
kill;
3.克,戰勝。
鹹劉商王紂,執矢惡臣百人。
conquer;
名词
1.兵器名。斧鉞 [weapon’s name]。
一人冕,執劉,立於東堂。
2.姓。
形容词
◎剝落,凋殘 靡草不凋,無木不劉。——明· 劉基《擢彼喬松》
wither;
国语辞典解释
劉刘
liú详细解释
名
1.斧、钺一类的兵器。
明 · 张自烈《正字通 · 刀部》:“刘,钺属。”《书经 · 顾命》:“一人冕执刘,立于东堂。”
2.姓。如明代有刘基。
动
◎杀戮。
《书经 · 盘庚上》:“重我民,无尽刘。”《文选 · 张衡 · 思玄赋》:“瞰瑶谿之赤岸兮,吊祖江之见刘。”唐 · 李善 · 注:“刘,杀也。”
形
◎枝叶稀疏、零落。
《诗经 · 大雅 · 桑柔》:“捋采其刘,瘼此下民。”
外语翻译
- surname Liu, (classical) a type of battle-ax, to kill, to slaughter
- löschen, töten (V), Liu (Eig, Fam), Liú, Familienname
- (nom de famille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鎦 、 𠭱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力求切,音留。《說文》:殺也。《書・盤庚》:重我民,無盡劉。《詩・周頌》:勝殷遏劉。《左傳・成十三年》:䖍劉我邊陲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劉,陳也。【疏】謂敷陳也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劉,㬥樂也。【疏】木枝葉稀疎不均爲㬥樂。《詩・大雅》:捋采其劉。【毛傳】劉,爆爍而希也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木》:劉,劉杙。【註】劉子生山中。【疏】劉,一名劉杙,其子可食。
义又,姓。《韻會》:凡二十五望,𡘋自陶唐氏劉累之後。
又,《集韻》:力九切,留上聲 —— 好也。
又,《集韻》:龍珠切,音鏤 —— 殺也。漢禮,立秋有貙劉。
义又,《同文備考》作。
注解
〔劉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刀部。
〔劉〕字拼音是liú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、刂。
〔劉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金,从刀,丣( yǒu )聲。本义是殺,戮。
〔劉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iú] ⑴ 斧、鉞一類的兵器。⑵ 姓。⑶ 殺戮。⑷ 凋殘、零落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力求切頁碼第470頁,第8字續丁孫
鐂
異體鎦
殺也。
鉉注徐鍇曰:「《說文》無劉字,偏㫄有之,此字又史傳所不見,疑此卽劉字也。从金从丣,刀字屈曲,傳寫誤作田尔。」
蔣注案:今所見劉字,有从丣、从戼(𩇨)兩形;从丣,與音合,千古不變;从戼(𩇨),與今字形合,疑後人所改,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劉記印卽已从戼。參閱清顧藹吉《隸辨》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七反切里由反頁碼第1099頁,第6行,第1字述
殺也。從金畱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春秋左傳》「虔𭄘我邊陲」本此字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力求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854頁,第7字許惟賢第1241頁,第7字
𭄘
異體劉
殺也。
段注《般庚》。重我民。無盡劉。《君奭》。咸劉厥敵。《左傳》成十三年。䖍劉我邊垂。《釋詁》。劉,殺也。書《孔傳》,左杜注同。
从金刀。
段注此會意。从金,殺義未著。必从金刀而後著。
丣聲。
段注丣者,古文酉也。力求切。三部。此篆二徐皆作鐂。別無劉篆。鐂,古書䍐用。古未有姓鐂者。且與殺義不協。其義訓殺,則其文定當作劉。楚金疑脫劉篆。又疑鐂之丣下本作刀。轉寫譌田。後說是也。《竹部》有𥷢,劉聲。《水部》有𤄉,劉聲。又劉劉,杙。又劉向,劉歆。以許訂許。此必作劉。若無劉字。劉聲無本矣。今輒更正篆文。以𢧵斷眾疑。至若此字丣聲,非戼聲。絕無可疑者。二徐固皆不誤。葢凡丣聲之字皆取㬪韵而又雙聲。丣戼皆在古音第三部。而各有其雙聲。故二聲不可淆混。東漢一代持卯金刀之說。謂東卯西金。從東方王於西也。此乃讖緯鄙言。正馬頭人,人持十,屈中,止句一例。所謂不合孔氏古文,謬於史籀之野言。許之所以造《說文》者,正爲此等。矯而煣之。檃而桰之。使六書《大明》。以視何休之恃此說經。其相去何如也。正劉爲劉。許君之志也。或疑其有忌諱而隱之。夫改字以惑天下後世。君子不出於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