魅
意思解释
魅
mèi基本解释
①〔~力〕很能吸引人的力量。
②传说中的鬼怪。鬼~。
详细解释
名词
◎(形声。从鬼,未声。本义:迷信传说中的精怪) 同本义。
木魅山鬼,野鼠城狐,风嗥雨啸,昏见晨趋。
魑魅(传说中指山林里能害人的妖怪);鬼魅(鬼怪);魅虚(老怪鬼魅名)
evil spirit; demon;
国语辞典解释
魅
mèi详细解释
名
◎传说中作祟害人的鬼怪。
《文选 · 鲍照 · 芜城赋》:“木魅山鬼,野鼠城狐,风嗥雨啸,昏见晨趋。”《洛阳伽蓝记 · 卷四 · 法云寺》:“当时妇人著彩衣者,皆指其狐魅。”
魑魅、鬼魅。
动
◎迷惑。
《说郛 · 卷六〇 · 玄中记》:“能知千里外事,善蛊魅,使人迷惑。”
外语翻译
- kind of forest demon, elf
- Dämon, Teufel (S)
- démon, monstr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𢑘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明祕切,音媚。《說文》鬽,或作魅。《左傳・文十八年》:投諸四裔,以禦螭魅。【註】螭魅,山林異氣所生,爲人害者。又,〈宣三年〉:螭魅罔兩。【註】怪物。《史記・五帝紀》〔註〕:螭魅,人面,獸身,四足,好惑人。
注解
〔魅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上,康熙部首是鬼部。
〔魅〕字拼音是mèi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鬼、未,五行属水。
〔魅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鬼,未声。本义是迷信传说中的精怪。
〔魅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mèi] ⑴ 〔~力〕很能吸引人的力量。⑵ 传说中的鬼怪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密祕切頁碼第303頁,第12字續丁孫
鬽
老精物也。从鬼、彡。彡,鬼毛。
魅
或从未聲。
𢑛
異體𢑘
古文。
𤲄
異體𣷛
籒文从彖首,从㞑省聲。
附注按:鈕樹玉校錄謂「从彖首,从尾省聲」當在古文下。
蔣注案:𢑗,在不同字體中,其上部有彑彐兩種字形,可分別表示魅录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七反切密至反頁碼第755頁,第3行,第1字述
老精物也。從鬼、彡。彡,鬼毛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755頁,第3行,第2字述
古文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755頁,第3行,第3字述
籒文魅從彖首,從尾省聲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755頁,第3行,第4字述
或從未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密祕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739頁,第2字許惟賢第761頁,第1字
老物精也。
段注各本作精物。今依《蕪城賦・王莽傳》二注正。《論衡》曰:鬼者,老物之精也。《漢・藝文志》有神鬼精物之語。則作精物亦通。《周禮》。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鬽。注曰:百物之神曰鬽。引《春秋傳》。螭鬽魍魎。按今《左傳》作魅。《釋文》。本作鬽。服䖍注云:魅,怪物。或云魅人面獸身而四足。好惑人。山林異氣所生。
从鬼彡。
段注密祕切。十五部。
彡,鬼毛。
段注說从彡之意。彡者,毛飾畫之文。因以爲毛之偁。
或从未。
段注从未爲聲。
籒文。从彖首。从㞑省聲。
段注彖首謂彖也。豕之頭也。或曰當是㣇首。㞑聲猶未聲也。按此篆今訛爲二。𢑘古文也。𧱋籒文也。與解語不相應。亦與《髟部》、《立部》不相應。今刪正。鬽當是古文。則彖爲籒文審矣。《七篇录》下云:刻木录录也。盧谷切。與此相似而非一字。从彖首,當是从㣇省。篆當作𧰲。轉寫失其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