㻎
王部11画嵌套结构U+3ECE
意思解释
基本释义
㻎
◎同“瑟”。
外语翻译
- (ancient form of 瑟) a large horizontal musical instrument, usually have 25 strings which pass over bridges for tuning; anciently this instrument had 50 strings, but the number varies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玉篇》:古文瑟字。註詳九畫。
注解
〔㻎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上,康熙部首是玉部。
〔㻎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lì、sè,嵌套结构,可拆字为大、玨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所櫛切頁碼第423頁,第5字續丁孫
𤨝
異體𡚉、瑟
庖犧所作弦樂也。从珡必聲。
𡘼
異體𩇰、㻎
古文瑟。
蔣注《世本》:庖羲作瑟。宋衷注:庖羲瑟五十絃。黃帝使素女鼓瑟,哀不自勝,乃破為二十五絃,具二均聲。瑟,潔也,使人清潔于心,淳一于行也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四反切師訖反頁碼第1010頁,第4行,第2字述
庖犠所作弦樂也。從珡必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弘廣也,季札觀樂,曰聖人之弘也。《史記》:『黃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,黃帝悲。乃分之爲二十五弦。』然則五十弦,庖犠所爲也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010頁,第5行,第1字述
古文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所櫛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2533頁,第2字許惟賢第1101頁,第2字
庖犧所作弦樂也。
段注弦樂,猶磬曰石樂。淸廟之瑟亦練朱弦。凡弦樂以絲爲之。象弓弦,故曰弦。《淇奥》傳曰:瑟,矜莊貌。《旱麓》箋曰:瑟,絜鮮貌。皆因聲叚借也。瑟之言肅也。《楚辭》言秋氣蕭瑟。
从珡。
段注琴之屬,故从琴。
必聲。
段注所櫛切。十二部。
古文瑟。
段注玩古文琴瑟二字。似先造瑟字,而琴从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