糠
意思解释
糠
kāng基本解释
①稻、麦、谷子等的子实所脱落的壳或皮。米~。糟~。~秕。~醛(有机化合物,是制造塑料、合成纤维、合成橡胶、药物等的原料)。
②萝卜等因失掉水分而中心呈蜂窝状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米,康声。本义:从稻、麦等谷皮上脱下的皮、壳。
2.本作“穅”,“康”。谷的外壳。
邻有糠槽而欲窃之。 此犹梁肉之与糠糟也。
糠菜半年粮;糠覈(糠中的粗屑。形容粗糙的饭食);糠粞(谷皮碎米。指粗劣的粮食);糠灯(一种照明用具。以苏子油渣杂粟糠抟在蓬梗上点燃。旧时吉林民间多用之)
chaff; bran; husks;
3.小麦种子、黑麦种子或其他禾谷的碎裂皮层,从籽粒上分离出来,特别用于家畜饲料。
糠和米本是相依倚,被簸扬作两处飞。
bran;
外语翻译
- chaff, bran, husks; poor
- Spreu, Hülse, Schalen (S)
- balle du grain, son, chétif, mesquin, sans soin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苦岡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丘岡切,𡘋音康。《玉篇》:穀皮也。《前漢・食貨志》:貧者食糟糠。
义又,《韻會小補》:或省作康。《爾雅・釋器》:康謂之蠱。【疏】康,米皮。一名蠱。《左傳・昭元年》穀之飛亦爲蠱,是也。
义又,粃糠,煩碎也。《莊子・逍遙遊》:塵垢粃糠。【註】粃糠,猶煩碎。
义又,山名。《交州記》:合浦海口有糠頭山,相傳越王舂米于此,積糠而成。
义又,星名。石氏《星經》:箕前亦名糠,星明,大歲豐;小微,天下饑荒無米。
义《玉篇》本作穅,《集韻》或作粇。
注解
〔糠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上,康熙部首是米部。
〔糠〕字拼音是kā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米、康,五行属木。
〔糠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米,康声。本义是从稻、麦等谷皮上脱下的皮、壳。
〔糠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kāng] ⑴ 稻、麦、谷子等的子实所脱落的壳或皮⑵ 萝卜等因失掉水分而中心呈蜂窝状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苦岡切頁碼第230頁,第4字續丁孫
穅
異體糠
穀皮也。从禾从米,庚聲。
𥹺
異體𢊪、康
穅或省。
附注李富孫辨字正俗:「穅、康本一字。穅从禾、米,康省从米。今以穅為穀皮字,而以康為康樂,康寧字,畫然分為二義。」郭沫若《甲骨文字研究》:「从庚之字有康字,小篆作𥹺,从米,云糠之省。穅曰:『穀之皮。』然古文康字不从米……意亦絕無穅義……康字訓安樂,訓和靜,訓廣大,訓空虛,只空虛之義於穀皮稍可牽及,其他均大相逕庭,無由引伸。余意此康字必以和樂為其本義,故殷、周帝王即以其字為名號。穅乃後起字,蓋从禾康聲,古人同音通用不必康即穅也……康字蓋从庚,庚亦聲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三反切彄荘反頁碼第587頁,第7行,第1字述
穀之皮也。從禾、米,庚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爾雅》云:『康,空也。』從禾、米。米,皮去其内即空之意也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587頁,第7行,第2字述
或省作。
鍇注臣鍇曰:「唯從米庚聲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苦岡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1296頁,第4字許惟賢第567頁,第4字
穀之皮也。
段注云穀者,晐黍稷稻梁麥而言。穀猶粟也。今人謂巳脫於米者爲穅。古人不爾。穅之言空也。空其中以含米也。凡康寧,康樂皆本義空中之引伸。今字分別。乃以本義从禾。引伸義不从禾。
从禾米。庚聲。
段注庚毛刻作康。誤。今正。苦岡切。十部。
穅或省作。
段注稃𥢶穅康四篆大徐在秳𥝬二篆之下。今以類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