湁
氵部12画左右结构U+6E41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丑入切;《集韻》:敕立切,𡘋音雴。《說文》:湁,湒𩰾也。司馬相如〈上林賦〉:湁潗鼎沸。郭璞曰:湁、潗皆水微轉細湧貌。
注解
〔湁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湁〕字拼音是ch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拾。
〔湁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ì] ⑴ 〔~潗( jí )〕(水)涌起的样子,如“~~鼎沸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丑入切頁碼第367頁,第21字續丁孫
湁
湁湒,𩰾也。从水拾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丑立反頁碼第900頁,第3行,第3字述
湁湒,𩰾也。從水拾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上林賦》曰:「湁潗鼎𩰾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丑入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196頁,第5字許惟賢第955頁,第12字
湁湒,
段注逗。
𩰾也。
段注《上林賦》。潏潏淈淈。湁潗鼎沸。《索隱》引周成《雜字》曰:湁潗,水沸之貌也。潗與湒同。湒又訓雨下。故不類廁於此。𩰾沸古今字。鼎沸者,言水之流如爨鼎沸也。按此葢引《上林》成語。如《人部》引徼𠊬受屈。今本奪鼎字。
从水。拾聲。
段注丑入切。七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