龕
国语辞典解释
龕龛
kān详细解释
名
1.供奉神、佛像或祖先牌位的石室或橱柜。
唐 · 杜甫《山寺》诗:“野寺根石壁,诸龛遍崔嵬。”《朱子语类 · 卷九〇 · 礼七》:“西壁如今之墙上为龛,太祖居之,东向。”
神龛、佛龛。
2.置放僧人遗体的棺木。
《警世通言 · 卷二八 ·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》:“众僧买龛烧化,造一座骨塔,千年不朽。”
动
◎克服、平定。
汉 · 扬雄《法言 · 重黎》:“刘龛南阳,项救河北。”晋 · 李轨 · 注:“龛,取也。”《文选 · 谢朓 ·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》:“北拒溺骖镳,西龛收组练。”
外语翻译
- niche, shrine
- heilig (S), Nische (S)
- cassette, niche, conteni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口含切;《集韻》:枯含切;《正韻》:苦含切,𡘋音堪。《說文》:龍貌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言》:洵龕也。【註】未詳。
义又,《玉篇》:受也、盛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龕,受也。齊楚曰鋡,揚越曰龕。受盛也,猶秦晉言容盛也。【郭註】今言龕囊,由此名也。
义又,《廣雅》:龕,取也,揚子《方言》:劉龕南陽。【註】取也。同「戡」。
义又,《玉篇》:聲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龕、喊、㖪、唏,聲。
义又,勝也。謝靈運詩:龕暴資神理。
义又,浮圖塔。一曰塔下室。唐褚遂良書:久棄塵世,與彌勒同「龕」。又,杜甫詩:禪龕只晏如。
考證
《揚子・方言》劉龕南陽。
謹照原書方言改法言。
注解
〔龕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下,康熙部首是龍部。
〔龕〕字拼音是kā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合、龍。
〔龕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kān] ⑴ 见“龛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口含切頁碼第390頁,第7字續丁孫
龕
龍皃。从龍合聲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各本作『合聲』,篆體亦誤。今依《九經字樣》正。」于省吾《古文雜釋》:「按:段說是也。𪚕字《玉篇》及戴侗引唐本《說文》並从今聲。」按:因積誤已久,後「龕」行而「𪚕」廢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二反切慳南反頁碼第945頁,第1行,第2字述
龍皃也。從龍合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口含切古音第七、八部頁碼第2327頁,第3字許惟賢第1012頁,第5字
𪚕
龍皃。
段注此篆之本義也。叚借爲𢦟亂字。今人用戡堪字,古人多叚龕。《文選注》引《尙書・孔傳》曰:龕,勝也。
从龍。今聲。
段注各本作合聲。篆體亦誤。今依《九經字㨾》正。古音在七部。侵韵。今音入八部。覃韵。口含切。
白话解释
龛,龙的样子。字形采用“龙”作边旁,“合”作声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