鎚
金部17画左右结构U+939A
两岸词典解释
鎚
chuí详细解释
1.古代兵器,柄的前端有金属球形重物。
铜锤、流星锤。
2.泛指由柄与金属头构成的敲击工具。
铁锤、羊角锤。
3.用锤子敲击;锻造。
把石头锤得粉碎、锤炼、千锤百炼。
4.秤锤。用杆秤称物品时,垂挂在秤杆上可移动的金属物。
5.像秤锤的东西。∥同“錘”。
纺锤、铅锤。
外语翻译
- hammer, mallet; club
- Hammer (S, Tech), hämmern (V)
- marteau (outil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、《正韻》:直追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傳追切,𡘋音椎。《玉篇》:鐵鎚也。《廣韻》:金鎚。《抱朴子・僊藥卷》:以鐵鎚鍛其數千下。
义又,《廣韻》:權也。《正韻》與錘同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都回切,音磓。《廣韻》:治玉。《集韻》:鍛也。
又,《廣韻》:直類切;《集韻》:馳僞切,𡘋音墜 —— 好銅半熟也。
注解
〔鎚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金部。
〔鎚〕字拼音是chuí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釒、追。
〔鎚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uí] ⑴ 同“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