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掲的意思解释

扌部11画左右结构U+63B2

扌部

11画

8画

左右结构

RJQX

QAPP

DKRR

56027

U+63B2

12125113535 横、竖钩、提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撇、横折钩、撇、竖弯钩

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jiē

基本解释

古同“揭”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to set (a table); to install, equip; to lay (a foundation)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 )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居謁切,音訐。說文》:高舉也。或作𢶆

又,《唐韻》:基竭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丘傑切,𡘋音朅 —— 義同。或作担,又作拮。

又,與偈通,車疾貌。王應麟《詩攷》:《韓詩》匪車揭兮,見《漢書》王吉傳。

又,《唐韻》:渠列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巨列切,𡘋音傑 —— 與𢷒同,或作搩。增韻》:舉而豎之也。前漢・陳項傳贊》:揭竿爲旗。張衡〈西京賦〉:豫章珍館,揭焉中峙。

又,擔也、負也。戰國策》:馮煖于是乗其車,揭其劒。史記・東方朔傳》:數賜縑帛,擔揭而去。

又,姓。前漢・功臣表》:安道侯揭陽定。

又,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其謁切,音碣 —— 亦擔也。

又,長也。詩・衞風》:葭菼揭揭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語訐切,音钀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唐韻》:居列切,音孑 —— 揭起也。詩・小雅》:維北有斗,西柄之揭。又,〈大雅〉:顛沛之揭。【傳】揭,見根貌。【疏】樹倒故根見。戰國策》:唇揭者,其齒寒。【註】揭,猶反也。

又,啓事。今日揭帖。

又,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去例切,音憩 —— 亦高舉也。

又,褰衣涉水,由膝以下也。詩・邶風》:淺則揭。爾雅・釋水》:揭者,揭衣也。司馬相如〈子虛賦〉:涉冰揭河。

又,《集韻》:其例切,音偈 —— 揭陽,縣名。前漢・地理志》:南海郡揭陽縣。

又,丘言切 —— 與攑同,亦舉也。

考證

卷目:考證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 )

《司馬相如・子虛賦》涉冰揭河。

謹照原書子虛賦改上林賦。

注解

〔揭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

〔揭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jiē、q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曷,五行属

〔揭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手,曷声。本义是高举。

〔揭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iē] ⑴ 把盖在上面的东西拿起,或把粘合着的东西分开⑵ 使隐瞒的事物显露⑶ 高举⑷ 标示⑸ 扛,持。⑹ 姓。 [qì] ⑴ 提起衣裳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