𡅻
口部24画上中下结构U+2117B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呼官切,音讙。《說文》:呼也。从㗊,莧聲。《集韻》或作嚾。
又,《類篇》:虛旰切,音漢 —— 義同。
又,《玉篇》:荒貫切,音渙 —— 與喚同。
义又,《博雅》:鳴也。
义《集韻》或作囂,《廣韻》書作𡅽。
注解
〔𡅻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𡅻〕字拼音是huàn,上中下结构,可拆字为㗊、萈。
〔𡅻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uàn] ⑴ 呼唤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呼官切頁碼第65頁,第7字續丁孫
𡅻
異體𡅽
呼也。从㗊萈聲。讀若讙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呼寬反頁碼第186頁,第2行,第1字述
呼也。從㗊莧聲,讀若讙。
鍇注臣鍇曰:「今俗作喧字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呼官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344頁,第1字許惟賢第155頁,第7字
嘑也。
段注嘑各本作呼。今正。嘑,號也。《廣雅》。𡅽,鳴也。《玉篇》云:𡅽荒貫切。與喚同。《廣韵》同。按《說文》無喚字。然則𡅽喚古今字也。
从㗊。萈聲。讀若讙。
段注呼官切。十四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