裹
意思解释
裹
guǒ基本解释
①包;缠绕。~脚。把这包糖~好。~足不前。
②夹带;夹杂。不该把次货~进去卖。好人坏人~在一起一时分不清。
③方言,吸(奶)小孩生下来就会~奶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形声。从衣,果声。本义:包,缠。
2.同本义。
裹,缠也。 朱三百,裹。 富之以国裹。 无不裹也。 绿叶紫裹。 濯颖散裹。 乃取蒙冲头舰十艘,载燥荻枯柴,灌油其中,裹以帷幕。 伤者手为裹创,死者厚棺殓,酹醊而哭之。
裹束(包裹束缚);裹足(包裹足部。亦作“果足”:盘缠,盘费);裹革(马革裹尸)
wrap up; bind together;
3.携带。
吾闻开元中,下天富蕃,号为理平,踵千里者不裹粮。
裹粮策马(携带粮食,鞭赶马匹。形容忠义之士踊跃参军的情景);裹持(包裹挟持,犹携带)
bring;
4.停止。
却宾客以业诸侯,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,裹足不入秦,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。
裹足(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);裹足不前(缠住脚不前进。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不敢向前)
stop;
5.包罗;笼罩 。
裹合(纠合;聚集);裹掖(包围);裹抹(遮掩)
surround;
国语辞典解释
裹
guǒ详细解释
动
1.缠绕、包扎。
《儿女英雄传 · 第二八回》:“一手把著新郎的手,用一根红纸裹的新秤杆儿,把那块盖头往下一挑。”
裹伤口。
2.包罗、囊括。
《吕氏春秋 · 孟春纪 · 本生》:“其于物无不受也,无不裹也,若天地然。”
名
◎包封的物品。
今天邮差送来一件包裹。
外语翻译
- wrap, bind; encircle, confine
- Verband (S), verbinden (V)
- envelopp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古火切,音果。《玉篇》:包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乃裹糇糧。《莊子・大宗師》:裹飯而往食之。
义又,宋玉〈高唐賦〉:綠葉紫裹。【註】裹,猶房也。
义又,郭璞〈江賦〉:濯穎散裹。【註】裹,謂草實也。
义又,《說文》:纏也。
又,《集韻》:古臥切,音過 —— 義同。
义又,《韻會》:指所包之物也。
注解
〔裹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下,康熙部首是衣部。
〔裹〕字拼音是guǒ,上中下结构,可拆字为衣、果,五行属火。
〔裹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衣,果声。本义是包,缠。
〔裹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guǒ] ⑴ 包;缠绕⑵ 夹带;夹杂⑶ 方言,吸(奶)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古火切頁碼第274頁,第11字續丁孫
裹
纏也。从衣果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六反切骨朶反頁碼第702頁,第7行,第2字述
纒。從衣果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古火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1584頁,第2字許惟賢第694頁,第5字
纏也。
段注纏者,繞也。
从衣。果聲。
段注古火切。十七部。
白话解释
裹,缠束。字形采用“衣”作边旁,采用“果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、篆文的形構皆係從衣、果聲,從衣,表示與衣的布料相關;果聲,表示音讀。楷書作裹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