癬
疒部22画半包围结构U+766C
外语翻译
- ringworms
- Flechte, Haarflechte, Ringelflechte (S, Med), Hautpilz (S, Med)
- teigne, dartre, herpès, impétigo, mycose, tinea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息淺切;《正韻》:蘇典切,𡘋音𤣐。《說文》:乾瘍也。《釋名》:癬,徙也。移徙處自廣也,故靑徐謂癬爲徙也。《左傳・桓六年》:謂其不疾瘯蠡也。【註】皮毛無疥癬。
又,《集韻》:相然切,音僊 —— 義同。
义或作𤸭。
注解
〔癬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疒部。
〔癬〕字拼音是xuǎn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疒、鮮。
〔癬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uǎn] ⑴ 见“癣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息淺切頁碼第247頁,第1字續丁孫
癬
乾瘍也。从𤕫鮮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四反切息淺切頁碼第632頁,第4行,第1字述
乾瘍也。從疒鮮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息淺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398頁,第2字許惟賢第612頁,第7字
乾瘍也。
段注乾音干。瘍之乾者也。《釋名》曰:癬,徙也。浸淫移徙處日廣也。故靑徐謂癬爲徙也。
从𤕫。鮮聲。
段注息淺切。十四部。
白话解释
癣,干疮。字形采用“疒”作边旁,采用“鲜”作声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