鈐
国语辞典解释
鈐钤
qián详细解释
名
1.车辖。车轴头上用来拴住车轮的铁键。
《玉篇 · 金部》:“钤,车辖也。”
2.锁、关键。参见“钤键”条。
3.图章。
《官场现形记 · 第四四回》:“预选吉日是第二天腊月十九,接钤任事。”
钤记。
4.烘茶叶的器具。
茶钤。
动
1.用印、盖章。
清 · 杨引传《浮生六记序》:“钤于简端。”
2.管束、镇压。
唐 · 吕温《故太子少保赠尚书左仆射京兆韦府君神道碑》:“仁护鳏惸,智钤豪右。”《红楼梦 · 第七九回》:“须要拿出些威风来,才钤压得住人。”
外语翻译
- lock, latch; stamp, seal
- versiegeln, siegeln
- loquet de porte, fermoi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𨥩
《唐韻》:巨淹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其淹切,𡘋音箝。《說文》:鈐𨬍,大犂也。一曰類耜。
义又,《玉篇》:車轄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兵鈐以閉房神府以備非常。
义又,《廣韻》:鉤鈐,星名。《前漢・天文志》:熒惑守房之鉤鈐。鉤鈐,天子之御也。【註】房爲天駟,其隂右驂旁有二星,曰鉤鈐,故曰天子御也。石氏《星經》:二星主法,明則羣臣奉職,天下道洽。《孝經・內事》:昆弟親睦,則鉤鈐不離房。《晉書・天文志》:鉤鈐主關籥,王者孝,則鉤鈐明。
义又,山名。《山海經》:西次二經之首曰鈐山。
义又,鏁也。《爾雅・序》:六藝之鈐鍵。【疏】鈐,鏁也。
又,揚子《方言》:矛,其柄謂之鈐。【註】巨巾反。
又,《集韻》:胡南切,音含 —— 釱也。
又,千尋切,音侵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鈐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金部。
〔鈐〕字拼音是qiá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釒、今。
〔鈐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ián] ⑴ 见“钤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巨淹切頁碼第466頁,第27字續丁孫
鈐
鈐𨬍,大犂也。一曰類㭒。从金今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七反切勤潛反頁碼第1092頁,第7行,第2字述
鈐𨬍,大犁也。一曰類耜。從金今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巨淹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825頁,第1字許惟賢第1229頁,第1字
鈐𨬍,
段注逗。
大𤛿也。
段注𤛿者,耕也。鈐𨬍雙聲。
一曰類枱。
段注各本作㭒。誤。今正。枱,耒耑也。耒者,手耕曲木也。耒枱與𤛿之別一以人。一以牛也。《說文》作枱。他書作耜。若㭒者,臿也。則當云類臿而已。
从金。今聲。
段注巨淹切。七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