㙶
外语翻译
- (large seal type of 堂) a hall; a reception room; a meeting-place, a court of justic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玉篇》:古文堂字。註詳八畫。
注解
〔㙶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中,康熙部首是土部。
〔㙶〕字拼音是táng,上中下结构,可拆字为、堂。
〔㙶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áng] ⑴ 同“堂”《説文•土部》:“㙶,籀文堂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徒郞切頁碼第453頁,第29字續丁孫
堂
殿也。从土尙聲。
坣
古文堂。
㙶
籒文堂从高省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六反切徒郎反頁碼第1066頁,第2行,第1字述
殿也。從土尚聲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066頁,第2行,第2字述
古文堂如此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066頁,第2行,第3字述
籒文堂從尚省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徒郞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2740頁,第1字許惟賢第1191頁,第3字
殿也。
段注殿者,擊聲也。叚借爲宫殿字者。釋宫室曰:殿,有殿鄂也。殿鄂卽《禮記》注之沂鄂。沂,《說文》作垠,作圻。《釋名・釋形體》亦曰:臀,殿也。高厚有殿鄂也。古音𡱂聲,斤聲,𥃩聲互通。合音作幾,作畿。是以《禮記》彫幾謂有沂鄂。堂之所以偁殿者,正謂前有陛四緣皆高起。沂鄂㬎然。故名之殿。許以殿釋堂者,以今釋古也。古曰堂。漢以後曰殿。古上下皆偁堂。漢上下皆偁殿。至唐以後,人臣無有偁殿者矣。《初學記》謂殿之名,起於《始皇紀》曰作前殿。葉大慶攷古質疑。博引《說苑》諸書以證古有殿名。要其所引皆漢人所作書也。卽《六韜》亦豈眞周人書哉。
从土。尙聲。
段注徒郞切。十部。
古文堂如此。
段注葢从尙省。
籒文堂。从尙。京省聲。
段注从尙不省。則異乎古文。《邑部》𨟐,地名。從籒文堂也。篆文以爲从尙,則聲在其中。故省其京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