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乡的意思解释

乙部3画独体字U+4E61

乙部

3画

会意字

XTE

VVH

ZZM

20202

6763

4771

U+4E61

553 撇折、撇折、撇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xiāng

基本解释

泛指城市外的区域。~村。穷~僻壤。

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。家~。故~。~井。~里( ➊家庭久居的地方; ➋同乡的人)。~党(乡里)。~试。

中国行政区划基层单位,属县或县以下的行政区领导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会意。据甲骨文,像二人对食形。“‘鄉’和‘饗’原本是一字…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,共食一簋的情状。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,是“饗”的古字。

2.“乡”假借为行政区域名。

,国离邑民所封也。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六卿治之。 《说文》五州为 《周礼 · 大司徒》。注:“万二千五百家。”十邑为,是三千六百家为一 《广雅》尚齿。 《礼记 · 王制》行比一 《庄子 · 逍遥游》人曰:“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?” 《左传 · 庄公十年》

township;

3.唐、宋至今指县以下的行政区划。所辖规模历代不同。又

乡荐(唐宋时由地方官推荐应进士考试的人);乡科(乡试);乡贡(由州县选拔出应科举的士子)

4.乡村,城市外的区域。

传一秀才。 宋 · 王安石《伤仲永》遍捉民。 《广东军务记》各乡逆夷

乡里迓鼓(泛指民间音乐);乡曲之誉(乡里的声望);乡先生(辞官居乡或在乡执教的长者);乡瓜子(见识少的乡下人)

countryside; rural area; country;

5.家乡,故乡。在客地称原籍为乡。

国者,之本也。 《管子 · 权修》登斯楼也,则有去国怀,忧谗畏讥,满目萧然,感极而悲者矣。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之先达执经叩问。 明 · 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音无改。 唐 · 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采吾 唐 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扣其 明 · 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乡心(思念故乡的心情);乡味(家乡饮食的风味);乡信(家乡亲友寄来的书信)

native place; home village;

6.地方;处所。

三世居是 唐 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他乡;外乡;异乡;侨乡;帝乡(京城)

place;

7.某种超现实的境界 。

梦乡;醉乡

an unreal delightful country;

8.同一籍贯的人(在外地时说) 。

乡中(同乡);老乡;同乡

villager;

9.用作动词,读 xiàng。通“向”。面对着。

坐。 《史记 · 田单列传》师而哭。 《左传 · 僖公三十三年》

face to;

10.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country; rural; village
  • Bürgerschaft, Gemeinde (S)​, Dorf, Heimat, Geburtsort (S)
  • village, campagne, canton (division administrative)​, village natal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邑部 )

廣韻》:許良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虛良切,𡘋音香。釋名》:鄕,向也,衆所向也。廣韻》:萬二千五百家爲鄕。前漢・食貨志》:五家爲鄰,五鄰爲里,四里爲族,五族爲黨,五黨爲州,五州爲鄕,是萬二千五百戸也。

又,上聲。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許兩切 —— 與響同。前漢・董仲舒傳》:如影鄕之應形聲。

又,《字彙補》與饗通。前漢・文帝紀》:尃鄕獨美其福〔專鄕獨美其福〕

又,去聲。集韻》、《正韻𡘋許亮切 —— 與嚮同。禮・曲禮》:則必鄕長者所視。【又】請席何鄕。

又,《爾雅・釋宮》:兩階閒謂之鄕。【註】人君南鄕當階閒。

又,窻牖名。禮・明堂位》:刮楹達鄕。【疏】每室四戸八窻,窻戸皆相對。又,《儀禮・士虞禮》:祝從,啓牖鄕如初。【註】鄕牖一名也。【疏】北牖名鄕,鄕亦是牖,故云一名也。

又,《正字通》:昔也、曩也。往者在前,來者從後,故往者謂之鄕者,往日謂之鄕日。論語》:鄕也,吾見於夫子而問知。

又,姓。集韻》:通作向。

注解

〔鄕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邑部

〔鄕〕字拼音是xiāng,左中右结构,可拆字为乡、皀、⻏

〔鄕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xiāng] ⑴ 同“鄉”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下反切許良切頁碼213頁,第1

𨞰

異體𨞸𨝅、鄕、郷、鄉

𨞰國離邑,民所封鄉也。嗇夫別治。封圻之內六鄉,六鄉治之。从𨛜皀聲。

附注姚文田嚴可均校議:「《集韻・十陽》、《類篇》引作六鄉六卿治之,與《周禮》合。今此『六鄉治之』沿宋本之誤也。」楊寬《古史新探》:「『鄉』和『饗』原本是一字……整个字像兩人相向對坐,共食一簋的情況。其本義應為鄉人共食。」「鄉邑的稱『鄉』……實是取義於共食。」「是用來指自己那些共同飲食的氏族聚落的。」「在金文中『鄉』和『卿』的寫法無區別,本是一字。」「『卿』原是共同飲食的氏族聚落中『鄉老』的稱謂,因代表一鄉而得名。進入階級社會後,『卿』便成為『鄉』的長官的名稱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二反切軒良反頁碼547頁,第5行,第1

𨞰國離邑,民所封鄉也,嗇夫別治。從𨛜皀聲。封圻之内,六鄉治之也。

鍇注臣鍇曰:「當許愼之時,皀音香。臣鍇按:《周禮》、《淮南子》云:甸有鄰、有里、有鄼、有鄙、有郡、有縣、有遂,故曰:『國離邑』。離邑,別邑也。大夫所封,《周禮》有鄉大夫、嗇夫,秦漢已來官也。鄭玄爲鄉嗇夫也。《漢書・百官表》云:『大率十里一亭,亭有長;十亭一鄉,鄉有三老有秩、嗇夫、游徼。三老掌教化;嗇夫職聽訟、收賦稅;游徼主盜賊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下反切許良切古音第十部頁碼1200頁,第2許惟賢527頁,第5

𨞰國離邑。

段注離邑,如言離宫別館。國與邑名可互偁。析言之則國大邑小。一國中離析爲若干邑。

民所封鄉也。

段注封猶域也。鄉者今之向字。漢字多作鄉。今作向。所封謂民域其中。所鄉謂歸往也。《釋名》曰:鄉,向也。民所向也。以同音爲訓也。

𠾂夫別治。

段注彼列切。別治謂分治也。《百官公卿表》曰:縣大率十里一亭。亭有長。十亭一鄉。鄉有三老,有秩嗇夫,游徼。三老掌敎化。嗇夫職聽訟,收賦税。游徼徼循禁盜賊。司馬彪《百官志》曰:鄉置有秩三老游徼。鄉小者置嗇夫一人。《風俗通》云:嗇者,省也。夫,賦也。言消息百姓。均其役賦。按許不言三老游徼者。舉一以該其二。亦謂鄉小者但置嗇夫。不置三老游徼也。

𨛜。皀聲。

段注許良切。十部。

封圻之內六鄉,六卿治之。

段注按封圻上當有《周禮》二字。上云嗇夫別治,言漢制。此云六鄉六卿治之,謂《周禮》也。封圻卽邦畿。《周禮》。方千里曰國畿。六鄉地在遠郊以內。五家爲比。五比爲閭。四閭爲族。五族爲黨。五黨爲州。五州爲鄉。鄉老二鄉則公一人。鄉大夫每鄉卿一人。許先舉漢制。後言《周禮》者。許書凡言郡縣鄉亭皆漢制。《漢・表》云:凡縣道國邑千五百八十七。鄉六千六百二十二。亭二萬九千六百三十五。許全書所舉某縣某鄉某亭皆在此都數之中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